江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郦波老师说橹是中国独特的发明,那么 [复制链接]

1#
甘露聚糖肽说明书 https://m.39.net/disease/a_9338601.html
在中国,制作使用“橹”的历史悠久,在汉末的时候就有关于“橹”的文字记载。东汉末期经学家刘熙出了一本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书,叫《释名》,对“橹”的解释是:船尾曰柂,在旁曰橹。橹,膂也,用膂力然后舟行也。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也有解释:吕蒙取荆州,使白衣摇橹。又橹子,果名。橹一般安置在船侧或船艄,《资治通鉴》中“使白衣摇橹”,一个“摇”字刻画出了橹的使用特点,摇撸是个技术活,摇橹的人手握着橹用力向前推,或者往后拉,橹伸在水里摆动划水,推动船向前进。通过用力于推稍和扳稍,也可控制船的方向,让船向左或向右。谈到“橹”,诗词歌赋中最有气势的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那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附全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孙、刘联军在大将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曹操水军的无数战船在烈火中烧成灰烬。只是无奈千古风流人物,已被大浪淘尽,让苏轼做出了“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的感悟。而“橹”在古代诗人笔下多与江南水乡有关,比较婉约的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中的那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全诗未见一个“橹”字,只是由“欸乃一声”唤出了“橹”的存在,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全诗意境优美,充满画面感,读来感觉一幅山水画立于眼前,甚是精彩!历史上关于“橹”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唐代王勃的“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唐代白居易的“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宋代王安石的“落日欹眠何所忆,江湖秋梦橹声中。”、近代王国维的“波逐流云,棹歌袅袅凌波去。数声和橹。远入蒹葭浦。”如今随着运输业的机械自动化,“摇橹”这一行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南方的旅游景点或许还能看到这一传统文化的踪迹。即便以后消失不见,古代文人笔下的“橹”文化却不会消失,那些优美的诗篇在历史的河流缓缓流淌,在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的今天,愈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