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的治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93913/古人曾道人这一辈子幼年学说话,半辈子学闭嘴,语言学问也是一门智慧,人类的全部历史都告诫那些有智慧的人,不要空谈纸壳,而应进行实践。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在什么场合闭嘴,懂得在什么时候学会服从,十几年学会的知识是为了以后在实践上进行听从指挥。
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的能力当作炫耀的资本,一个人总有出错的地方,切不可否认自己的短处。
在中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一幕,因为诸葛亮提拔的两位将军,一位只懂得自大,一位懂得服从。
两人的性格造成了局面的不同,懂得服从的那一位还被诸葛亮先生破格提拔,仅他一己之力救回蜀山江山,因为不识字,他还被冠以其他名号。
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01伯乐诸葛亮
诸葛亮本是生活在深山苦读圣贤书的智者,不参与世事纷争,却耳闻天下。
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下,才得以请得这位重量级的人物出场,诸葛亮被刘备这样的伯乐挖掘出世,他自然也想当一个挖掘天下智者的伯乐。
所以他这一生都热衷寻找有才能的人,将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
他热爱有才华之人,愿意给每一个有才华的人展示的机会,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无一差别的机会,造成了后面损失了惨重的局面。
从那之后,他也开始审视自己,对待才华之人也更加小心翼翼。
02奇才马谡
马谡今天的湖北地区人,初次作战就是跟随刘备,后来因为口才表现突出,又被诸葛亮先生看中,一路提拔,让他出任军事参谋。
因为他过人的智慧,以及良好的口才,颇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常邀约他进殿探讨,两人每次畅谈都是从白天到黑夜。
听过他的有关军事方面的叙说,诸葛亮对他颇为佩服,众人一致认为他就是旷世奇才。
但是唯独一人不太认可他那就是刘备,刘备自知自己时日不多,特意让诸葛亮到跟前安排后事,让他切忌不能用马谡,说马谡此人,言语夸张,做事轻浮,不堪重用。
可惜他被眼前美好的马将军蒙蔽了双眼,只当自己的主公是人老混了头,才这样说,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重用马将军,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不服从,导致了后面的城池失守,这就是他没听从刘备安排的后果。
建兴六年,诸葛亮对面敌方的挑衅不得不出兵作战,这一次随从的一共两人,其中一位就是马谡,在商讨作战策略期间,其他将士一致认为应该派出魏延将军,但是诸葛亮向来就不喜魏延,怎可能任命他,所以他一口回绝不顾众人反对,任命马谡领兵。
敌方得知蜀国出击,立马就派出军队前去阻拦,但是马谡自认清高,听惯了众人的夸赞声,他日益膨胀,他并没有按照诸葛亮提出的方案实施计划,反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战,其中一位将军王平看出端倪,认为他的想法尚有不妥,但是他压根不听劝。
在王平的百般劝说下,才愿意给王平一千兵去往另一个地方,而他就在这里守株待兔,可惜他的想法空是纸上谈兵,实践起来根本行不通,在这一战中大败,失去城池。
诸葛亮知道后勃然大怒,因为马谡不听从自己的安排,导致失兵万千,一怒之下他下令斩杀马谡。人们口中的百年奇才就这样落幕了。
03文盲将军王平
王平出生在军旅之中,家人没能力资助他上学,他从没接触过任何的学习知识,但是他在军旅中长大,从小懂得各种作战相关知识,却不识字。
但是因为过人的天赋他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口述给别人,能够清晰地讲述大概意思,众人也都能理解。
他虚心好学,但是为人疑心重,也许因为时代背景的影响,也许因为身边的变化,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更加忧虑。
最先王平败于曹操手下,身在曹营,但是曹操疑心过重,而且不太愿意提拔他,阴差阳错下加入刘备阵营,马谡出征的那一战,因为他自己的不听劝,导致被敌方歼灭,然而王平另寻思路,带着一千兵队前往阵地鸣鼓,敌方切断了马谡的后路以为大权在握。
但是听到这击鼓声,感觉不对,怀疑蜀军还留有一手,不敢贸然前进。
于是王平利用敌方的这一心理特点,成功带领着一千兵队平安撤退,没有让他们白白送命,就是因为他的这一智举,改变了自己的地位,让军师诸葛亮得以认同他。
建兴九年,王平亲率军队前往祁山,他的伯乐诸先生当时在深山遭受到了敌方军队的袭击,可谓是危险在即,王平守在关键的南面,敌方分兵两马,
一面攻击诸葛亮一面强攻王平的南面,即使面对如此险峻,王平没有退缩,他鼓舞士气,坚持最后,为诸葛亮争取到了宝贵的脱离时间。
这一战,诸葛亮并没有丧生,正是因为王平的英勇营救。
王平一路跟随着诸葛亮南征北战,直至诸葛亮先生死亡,他也没想过背叛,当时的魏延眼看诸葛亮陨落,私心懵懂,他也不再忍受于这大将军头衔,想要吞并蜀国,决定一举歼灭当下局面。
面对这一情形王平亲自阻拦,他提前处理好魏延的军队,后又故意激怒魏延直面出击,等到魏延正式开启行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边人竟都变成了王平所安排的人,这才被斩杀。
正是由于王平的聪明才智,才得以保全蜀国安稳,时隔16年,凭一己之力,挽救回了蜀国。
04结语
想要看懂一个人需要从方方面面,不可单从一个角度,诸葛亮正是因为单看马谡的口头语言而概括他就是人才,造成了城池失去。
对于王平而言,他原先碌碌无为,像是一匹迷途的骏马,在四处奔波却无处停歇,始终没寻到自己的归属。
直到他遇见了提拔他一生的伯乐,他突然看到了未来的光明,看到了前方清晰明亮的道路,正是诸葛亮给了他勇气,让他得以重新认识自己。
千里马遇伯乐才能尽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