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轼北宋第一吃货,贬到哪吃到哪,还超爱损 [复制链接]

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北宋,因为可以偶遇苏东坡!也许你会问:历史名人那么多,三国有周瑜曹操,唐朝有李白杜甫……为啥非要偶遇他?因为他实在太有意思了,正如余光中大师曾说: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先简单介绍下苏轼,他可是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除此他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这么厉害的人,竟然不会自负清高,给人距离感?多亏了他满腹经纶下还藏着一颗有趣快乐的灵魂。即使坎坷不断,挫折连连,也照样吃好喝好,幽默段子张嘴就来,就算“仇人”在前,也能一起谈笑风生……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乐天派的宝藏男孩。一、贬到哪,吃到哪众所周知,苏东坡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海南……哪里穷苦他就被贬到哪。若换成心灵脆弱点的官员,早承受不住“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就算坚强的也多半整日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偏生苏轼是个例外,失意绝望?没时间,异地美食这么多,他还要忙着研究“吃吃吃”呢。于是,这段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可刚上任三个月便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差点掉脑袋,后来被贬到了黄州。那日子叫一个苦,无权无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没办法,他只能揣着钱袋紧巴巴地过日子。那时在当地,猪肉很便宜,个个都不愿意买,只有他买。但猪肉买回来,他可没因为廉价就随意煮着吃了。生活对他不温柔,他就自己对自己温柔,特别是在吃这件事上,绝对不能马虎。既然赋闲没事做,那就研究猪肉的新做法,没想到他各种捣鼓加工后,竟发明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还将“东坡肉”的烧制过程写了下来,取名为《猪肉颂》,教大家一起烹煮: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吃完散心,首选黄州城外的赤壁山,在游山写诗间,顺便纾解被降职的郁闷心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还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城东的荒地里种田,自种自食,还给自己取了外号——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但东坡居士没耕几年田,就被调离了,虽然是升迁,可他根本无心争权上位,看透了官场黑暗的苏轼,一度只想远离京城,三番五次地恳请外放。尽管如此,在宿敌上位后,他依然摆脱不了被针对、流放的命运。这次,他被贬到了惠州,已57岁高龄。别看岭南地区现在繁荣昌盛,当时可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惠州,穷到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吃不上。苏轼被剥了官职,日子过得特别拮据,就算向弟弟苏辙要了七千钱,也经常缺米断酒……可他很想吃肉啊!但不敢和权贵们争,就想了个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故技重施,再次发挥改造美食的天分。他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有了荔枝,他都不在意被贬官的事实,还“不辞长作岭南人”,难道真是吃货都心大嘛!正当他以为可以在惠州吃着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时,一封调令又来了,可怕,是海南!那可是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到底有多苦?《与侄孙元老书》里说:“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闻子由瘦》里写:“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说白了,海南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能自给的“鬼地方”,百姓的主食多半是切碎成粒的甘薯,生活艰苦,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而苏轼此时已是个60岁的老头。换作常人,可能就天天望着大海发愁等死了,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研究这新鲜东西该怎么吃。竟然真的又被研究出来了:一是将蚝肉与浆加上水、酒一起煮;二是取出蚝肉,在火上烧烤,熟后直接塞进嘴里。吃上一口,那叫一个过瘾,便迫不及待告诫儿子,说:这种贼好吃的美味,可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抢着被贬,过来和我争着吃了。这就是苏轼,他总有能力将“失意人生”变成“诗意人生”,纵然有一千种挫折,他也能有一千种对抗挫折的方式,将它们全都变成美味佳肴。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赦免,离开海岛时他还很得意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贯平生”,这豁达乐观的性格真是绝了。不过还是忍不住“吐槽”一句,苏轼呀,你也太爱吃了吧!二、不记仇,真君子苏东坡的豁达精神,不仅体现在乐观应对人生变故上,还体现在日常交友中。他曾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就算是曾经排挤他,迫害他的人,也都是值得真诚相待的“好人”。比如,曾“害”他贬谪黄州的“罪魁祸首”——王安石。当初,苏轼和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变法派,皇帝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年轻气盛,总觉得变法各种不好,得罪了一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便借着“苏轼写诗,暗藏祸心”为由,将他贬到了黄州。所有人都以为,自此这俩人结上了仇,待狭路相逢之时必有一伤。他们真是小瞧了苏轼的豁达胸襟,人家不但不记恨,还和王安石成了相谈甚欢的好朋友。在黄州贬谪期满后,苏东坡曾特意去看望已退休在家的王安石。后来他又被贬路过金陵时,也去拜访了王安石,俩人一起谈论诗文、游览名迹,开心得很。正当两人聊得不亦乐乎时,苏东坡突然严肃地说:“荆公,我有话对你说。”王安石还以为他要算旧账,心里一咯噔,不料却听苏东坡问:“当今国家动荡,荆公为何不上书改变这种局面?”王:“我已经退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苏:“那是君臣之礼,皇帝以非常礼对你,你又怎么能拘于常礼。”王安石年老,虽久不问朝堂之事,但被苏轼一说,又燃起了报国之心,激动不已,说:“你不必再说,我一定向皇上进言。”面对这样一位知己,王安石真舍不得他走,甚至还想资助苏东坡在自己家旁建楼盖房,一起当邻居。《苏东坡品古图》作者:华冠还有,曾“害”他贬谪惠州和海南的“罪魁祸首”——章惇。年轻时,章惇和苏东坡原本是好友,但后来因为政见不同,俩人渐行渐远。甚至新帝登基,章惇被封宰相后,直接将苏东坡视为仇敌,将他一贬再贬。但官场里起伏莫测,章惇晚年时失逝,也遭到了贬谪,去了广东雷州,一个同样穷苦的边陲小岛。而此时,苏轼已经被赦免,并有传闻说皇帝打算传他回身边。大家都以为苏轼会伺机报仇,一雪当年之辱,特别是章惇的儿子,害怕苏轼会“回报”父亲当年对他的迫害,便写了封信给苏轼,求他放过自己的父亲。俗话说:“有仇必报”,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信趁机羞辱,然后继续报仇。但苏轼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回信安慰章惇的家人,说:“地虽远,无瘴疠”。还说:“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意思是:我和章惇认识四十多年,虽然中途我们曾政见不同,但我们之间的友情没有任何变化。一句云淡风轻的“虽中间出处稍异”,便带过了多年遭受的迫害和委屈;一句“交情固无增损也”便释怀了当年所有的芥蒂,这便是苏轼的豁达与温柔。苏轼的温柔和豁达不止对老友,也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那时,他被释放出海南后,决定在山明水秀的阳羡(今天的宜兴)定居,并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上了一套房子,四处凑钱用尽积蓄刚好买下,很快便入住新家。喜得爱屋,他高兴坏了,经常到周围闲逛。有一天,他走到了村口,听到有个老太太哭得很伤心,他便上前问原因。老太太说,自己那套传了几百年的祖屋被儿子卖掉了,怎能不痛心?再问下去,苏轼明白了,原来老太太被卖掉的祖屋正是自己刚买不久的房子。按理说买卖合法,苏轼并无不对,但他还是马上叫人拿来房契,对她说:“你别难过,你的房子是我买的,我今天就还给你。”然后毁了房契,还丝毫不提退钱的事。很多人爱苏轼,就是爱他这份“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豁达与温柔,无论世界对他有多么不公,他都能以一颗赤诚之心温柔相待。三、北宋第一段子手作家方方曾说:“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是的,能和北宋第一段子手一起生活,天天被他的幽默鬼马逗笑,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你还会发现,这个段子手是个不折不扣的“损友”。宋朝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刘贡父,因晚年患病,导致头发眉毛大量脱落,连鼻梁都断了。有次,苏轼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小聚,觥筹交错之际,大家决定相互引用前人的诗句来助兴。轮到苏轼时,没想到他巧借了刘邦的《大风歌》,损了好友刘贡父一把,他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引得席间满堂哄笑。但这种“损”人痛处的幽默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大家千万别跟风模仿啊。龙丘居士陈季常,也是苏东坡的朋友。这俩人趣味相投,经常“聊通宵”,可偏偏这个陈季常是个“妻管严”,有个厉害又爱吃醋的妻子,叫柳月娥。有一次,苏轼又和陈季常聊天聊到忘记了时间,就突然听见柳月娥一声大吼,把正说到兴头上的陈季常吓得柱杖都掉了。于是,苏轼便作了一首诗送给好友,笑他有个会“河东狮吼”的妻子。这首诗名叫《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其中两句这么说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估计陈季常听后,内心在想:难道我不要面子的吗!苏轼遍交全天下,朋友多,趣事也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莫过于是个叫“佛印”的和尚。这个和尚有点意思,虽然崇尚佛教,却从不忌酒肉,碰上好吃的苏轼,便成了一对天造地设的酒肉朋友。日常的相处模式便是“互坑”。一次,苏东坡去探望佛印,刚进门就闻到了鱼的香味,但放眼过去,一条鱼也没看见,只有一个大磬摆在那。苏东坡知道,佛印肯定是把吃的藏起来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出了个上联给佛印对:“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后大笑,说:““原来磬(庆)里有鱼(余),还不快拿出来?”佛印这才反应过来“中计”了,便拿出大鱼,俩人一起大快朵颐,谈天说地。还有次,恰逢京师有僧人设场剃度,佛印本来只是个爱好佛学的书生,却被苏东坡“坑”去剃了度。从剃度场里出来后,苏东坡看着脑袋光光的佛印笑个不停,说:“诗里通常都是用僧对鸟,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扣门僧’,怎么你今天就对着僧人,当了只鸟呢?”“鸟”在宋朝,是粗话,佛印听了,直接怼了回去:“我现在也是僧人,僧对鸟也,我不就正对着你吗?”苏东坡吃瘪,败。他还将自己命途多舛,各种不顺的原因归罪到星座身上,都怪自己是摩羯座,韩愈也是摩羯座,所以我们俩个才这么倒霉。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是不是没想到,这个命途坎坷,本该在深夜痛哭的人却是个幽默爱闹,分分钟能找到生活乐趣的段子手。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能力,才能将“20岁丧母,28岁丧妻,29岁丧父,47岁丧子,晚年不断贬谪”的痛苦生活依然过得热气腾腾,趣味十足。看完忍不住说一句:如果能和苏轼这个乐天派当一回朋友,该多有意思啊。除了苏轼,小可爱们还想看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呢?欢迎留言,等纸条君翻牌哦~写在最后如果想轻松获得更多:★小众高逼格惊艳作文句子;★中考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中考作文真题解析与押题预测;★高分写作秘籍;……就快去应用商店搜索吧~下面爆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