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xwdt/循声
山水.爱而试论其貌
作者/田伯仁
引言:
人类大家园,有山有水有桑田,人人都生活在这山水之间,书写着宝贵的人生。字里行间,山山水水,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琴瑟成篇。
人生在世,攀山涉水,一路上,如荀子所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天地之间,山水育人,心生光芒。山水之美,日月流光。山水之爱,儿女情长,家国无恙!
山水,美在表里如一。而今我论山水,爱而悦其貌!
山.水.人
其一,认知青山绿水
万水千山,千姿百态,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其形象,彰显演绎着自然永恒的美貌,让人“相看两不厌”!
山水,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除了指大自然之外,也可形容一种状态,比如自然而然,任其自然;还可以是一种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
认知山水,除了我们直观的自然属性的外在形象,更主要的是山水藏于心而呈于貌的内涵丰富的,诗一般的意境随缘而发的,可经人的情境化生而再现山水之貌的物境美!
所以,历来圣贤们的丹青妙笔,“山水”文章,都是把山水比德并赋予人格魅力,让人们去认知,以求得“乐山水,法自然、悟本真”,成就人间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文心雕龙
从理念上认知山水,《文心雕龙》很早就将自然与人文的对应关系有所叙述:“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并说:“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
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山水的认知形成的山水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化的山水,是人们寄情于自然山水,寻求生命意义的依托与艺术感的本原理念。山水文化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精神,主要是崇尚自然的君子比德精神!
认知山水,需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只有觉悟了山水高深妙趣的人,其精神与自然合一,形成自由疏畅的审美状态,心中的山水才能生机无限,逍遥自在,达到“畅神”的境界。
绿水渔家
在生活方式上认知山水,须道法自然,即大“道”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道家和现代哲学都认为,自然山水是人们生活艺术永恒的源泉。其神灵匠心,给智者仁者,正人君子,诗佛画圣,谪仙辞帝,“诗酒花茶,琴棋书画”者,及美好生活的黎元人家以灵感,智慧天下苍生!使人们法于自然山水,灵性通于自然山水,生活像自然山水。总之,山水决定并启蒙着人的生活和艺术。
历经沧桑,走过山水,认知山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圆满生活,几乎是人类筑梦人生的必要途径。
故而人类要深情地去认知山山水水!
林则徐诗句
其二,学习青山绿水
山水丰厚的内涵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觉悟应很好地学习青山绿水。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林则徐)”,道出了山水本身就是伟岸弘阔的艺术形象,具备恒昌的精神品貌,值得人们去学习。
山之美,在于山的厚德,巍峨高耸,伟岸挺拔,悬崖峭壁,峰峦叠翠…;水之美,在于水的上善,虚谷清流,绿壑扬波,白水激涧…,山水德善相融,仁智并举,济海擎天,当得起功勋千篇,丰碑万座。山水美奂,历来多少豪杰,樵夫渔人,怡然自得地比对学习其间!
作家韩少功认为:“在全人类各民族所共有的心理逻辑之下,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构建一种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形式?还有什么美学形象更能承担一种信念的永恒品格?”言及此,且不可把山水局限于“隐士、游客”之闳美,山水应定义为人类的精神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孔子周游列国
山水是儒。“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意思是:“智慧的人乐于像水一样,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孔圣睿圣明哲,游说列国,历览名山大川,以山水比拟人格…。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圣人的留言,将永远回响在神圣的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们以智慧仁义的启迪。
丹山秀水,山水是道。不动如山,坚若磐石。“居善地,心善渊…”在山水之间找到真正的自我,始终保持像山水一样平静的心态。山水的自然精气,让人悟道,即从山水中道法自然,格物致知。悠然的山水超然的人。
灵山恒河,山水是禅。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再一次回归本源。山水亦然,而你却已不是你。一念之间,心有所悟,变烦恼为菩提,智慧人生。禅意的山水觉悟的人。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面对内涵丰富多彩,灵性壮观的青山绿水,人类是应该对比并努力反思提升自己!或以儒家“入世”的精神,道家“无我”的心性,佛家“慈悲”的理念,去觉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山水中,以“勤和苦”与其比肩媲美,求通其灵,祈得其心,复制其貌。山水在心,极目远眺,便可见万山红叶,千江绿浪,白云悠悠,征帆点点,人在山水间,上下几千年,证得山水之一貌,当可慰我锦绣山川!
人,大可放下一些红尘中的迷离惝恍,如梦乍回,去学习体悟山水之心,在自心中树立起山水形象!须知“智者乐(像)水,仁者乐(像)山”…,已成为对人物品评的一个标准。
为此,人类应该很好地去学习山山水水!
宁静
其三,感恩青山绿水
自然山水具有强大的精神净化作用,灵魂过滤功能,育浩然正气之人于天地间。
南北朝时的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说:“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明.汤传楹《与展成》文中称:“胸中块垒,急须以西山爽气消之”;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里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些至理名言,是人在生活中踏遍万水千山,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旧貌新颜,洗心革面看开放下后的体悟和获得!
漫游在山水之间,放飞人的心情。山和水的相融,是静和动的搭配,是宁静与致远的结合…山照水,水映山,山无欲水有容,飒爽英姿,由此组成了流光溢彩的风景。在青山间求索,在绿水间泛舟,…这样的人生画卷,几千年来闪耀人寰,美不胜收。
l守望
自然山水絪缊化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被视为“第二自然”,即山水经过作者加工后形成的艺术形象。人们虔诚地认可,山水是表现人的主观意识的,既现实又浪漫的艺术本体。有史以来山水与人好合,让人享受着自然和江山的如此灵妙!
渔夫
感恩山水,知其“见素抱朴”、“法天贵真”。自然山水“不墨无弦”,但依其灵性,生发了中国有史以来的山水诗、画…山水诗词成为诗歌的主流。自山水诗祖谢灵运,及后来的可“光照临川之笔”(见王勃《滕王阁序》,“临川”指谢灵运)的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孟浩然,刘禹锡、苏东坡等人都是伟大的山水诗人,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赏心悦目,或可说是延年益寿的经典篇章!
感恩山水,在山水中欣然地接纳着那让万物化醇的氤氲气息,去化解所有的烦恼,成为焕然一新的大我。古人说“山可镇俗,水可涤妄”。山水净化人的心理环境,山水诗歌缓解世俗给予人的烦恼,使人的心灵得以安慰。山水于人,厥功至伟!
红色娘子军
感恩山水,山水雄浑壮阔,情爱高尚。山水,意象中是国是家是父母双亲,是人生最可敬的尊师学长,最忠实的知心朋友,其情爱仁义道德伴随人的智慧理想生发交流,以心换心,情投意合,没有讨价还价…你大可敞开心扉,尽情享受拥有和依恋。
感恩山水,忆往昔峥嵘岁月,怎能忘,曾经的日寇对我江山的践踏,反动派的轰炸…至使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为保家卫国,守护好绿水青山,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转战南北…试看那“长白山的青松,饮马黑龙江的抗联;五指山的铁拳,洗甲万泉河的巾帼”。还有那松骨峰的英魂,长津湖的热血…昆仑举剑,黄河咆哮,长城御敌,中原鏖兵…烽火连天,硝烟遍野,弥漫着正义和邪恶的争斗,逐鹿经年,正道沧桑,山水间,人民军队胜利问鼎。山河壮儿女,儿女护山河。人民生于山水守望山水,青山绿水长在,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东北抗联
万水千山总是情,千百年来,山水养育着的物种,不胜枚举,象征着家国情怀的山水无论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她的儿女太多太多了…所以,有良知的炎黄子孙,必须要在感恩中去捍卫!
山水德高望重,善良纯厚,以其优秀的品格情怀,养育着人们,生生不息,世世代代!
人世间,攀山涉水,人阅山水,山水阅人,山水从不负人,人又焉能负了山水。
所以,人类应该懂得怎样去感恩和回报山山水水!
远望
其四,尊重青山绿水
在人间,尊重爱护青山绿水,能够生发伟岸的情怀、厚重壮丽的人生。热爱山水,才能唱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尊重山水,在山水中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疏狂豁达和诗情画意,净化灵魂,应该是尊敬爱戴山水,成就山水品格的出发点。
人能与美好山河“整齐划一”,使情境一体,便能心生佳境!人,情怀的高洁,智慧的底蕴,大爱的无疆,善良的本性,为之雄才伟略的展现,美好生活的向往,铺垫了成功的基础!世之言学者,当奉此为圭臬!!
一些尊重热爱山水的人民英雄及诗词大家,他们在时空上纵横开阖,气势宏大。一如寄情于“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人民英雄们,终于在中华大地上矗立起不朽的人间丰碑!
同样,在震古烁今的诗词上,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的印迹。他们寄情山水,高情豪放,深爱委婉。为了祖国人民,才有了“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情境和结果…书写出了江山多骄,沁园春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名篇!
青山绿水.桥
尊重山水,须防恶人小人。有道是“恶人胸中的学问,像疯子手中的利剑”。曾几何时,世界历史上一些小人,面对原生态本该美好的,养护他的自然山水,忘恩负义,不知尊重,山被乱伐,水被污染,物种凋零…乃至高山垂泪,长河呜咽!何以有这些丑恶的灵魂,道貌岸然的不肖,玷污神圣,还信口雌黄,反唇相讥,是可忍,孰不可忍!
恶人小人,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其心地阴沉暗淡无光,又焉能在山水间擘画书写出美好的人生篇章。这也是一律!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故要山水静好,众生皆可度,然在具体生活中必须要远小人近君子!
红梅
尊重山水,知世间凡为君子者,“离不开智慧和仁义。他们之爱水,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他们之乐山,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这些厚重深刻的内涵,蕴含着佛家的“予乐拔苦”的慈悲为怀;又有道家的万物有灵,“草木有本心”的气韵,彰显着大自然情怀的壮阔,山光水色的骄美!
兰花
“素朴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天道》)。自然景物是天工的呈现,与为斧凿的诸象对照比美。想必在祖国未来的绿色家园中,会充分体现人与青山绿水的结合…到处莺歌燕舞情,更有潺潺流水声,人间仙境,神州人家!
因此,人类应该很好地体会尊重爱护山山水水!
心境
其五,化境青山绿水
化境,自然精妙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清王士禛《香祖笔记》“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即做到尽善尽美,力求达到全“信”或极“似”的高度。
“心之所游履攀缘者,为之境(佛典)。”存在决定意识,人游履于山水间,道法自然,努力攀缘山水之境。
山水是境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绝顶处睥睨四方,看山花烂漫,觉“一花一世界”;汇溪流以成江河,纳百川而成汪洋,滴水藏海,观烟波浩渺,悟“一沙一菩提”。体悟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境界。
今者临水照山,巍峨觉一尘,涓滴悟清玄。论山水之貌,赏“小无内大无外”之境界。全面乐观地在这“最有力量的当下”,在为人类“提个醒”中,共同地化境于涓滴,汇于祖国美丽的山河!
涓滴
化境山水,于山水这一物境中,“神之于思,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人生之境界一如山水,境界之不可不攀。所以要“诗意般地栖居在这世界”上,使山河静好,那么,山水为心之所向,在“攀缘”山水境界的路途上,要像山水一样自信有神韵,切莫蹉跎,丹山放步,秀水击棹,务使心境次第升华,“得其形似”。以豪迈的山水情怀,用好宝贵的人生。
化境山水,人生界面,可以登昆仑之巅,放眼云天,俯瞰人间,瑶池洗墨,妙笔成篇,为民立极,让华夏争先。或可搜尽奇峰,游遍丽水,成苍茫画卷,为国色添香!
也可置身灯火人家,大可心存艳阳天,爱国敬业,奉献如渔樵。闲时把酒江渚,入“是非成败转头空”境,看月挂枝头,石上泉流,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家家满室馨香,户户欢歌笑语!
绿水青山
例如读了《菜根谭》,尝得菜根苦,悟虚妄真实之理,及时转念入境,戒贪少欲:达“静观花开花落,闲看云卷云舒”的境界。尽量留点淡然恬静给自己,去听听自然山水的天籁、地籁之声;细品一下自身灵魂与天地和弦而发出的美妙的人籁之音。
山水间的留白,犹显山水之美;人生之留白,也一定有“余不尽”的美好去镶嵌。山有凤之捿梧,水有龙的灵动,人与山水论友,循声而入其境矣!
山水间
化境山水,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山水一程,觉悟人生;但行善事,路自光明!
今逢盛世,像山水可学做真人,仿嶙峋之石,怀擎天之志;效涓滴之水,济沧海所愿。天地间,蓬莱方丈,玉树琼花,鸢飞九天,鱼跃龙门,看我中华,江山无限!
中华民族就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文化和美学情怀。这种文化情怀,不仅是一种生态观,而是已被提升到人生价值和精神归宿的界面上来看待。
可以说,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山水已经成为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和美学的交汇处。不可否认,山水有灵,乐与“像己爱己”者,悦而共生于美好的境界。
基于此,人类应很好地化境共生于山山水水!
人在山水间,和鸣大自然
综上所述:
人们从认知学习到化境山水过程中,在这生生不息的人与物的灵魂脉络中,山水已经化为一种具体的载体,即从自然生存的生态到人类生活的态度;从人们理性的思索到美学的情感;从个人情怀到家国至无限空间的温馨,山水早已超越了物质,更多赋予了精神的基因,如母亲般孕育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抑或可见之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天道人情和谐共生的内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之恩,立德树人,人当铭记于心!踏遍千山万水,山花灿烂中,撷一朵小花;弱水三千中,取一瓢饮。智慧人生,觉悟为人民!
美丽的大自然,令人尊重的山山水水,中华儿女,爱之必得其心,循之必得其貌。并使其圆满地展现给祖国和人民,并赋之于千秋万代!
为子孙后代守护绿水青山
年9月10日(壬寅年中秋节)于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