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为纪念郭璞造城之功绩而 [复制链接]

1#

我居鹿城三十年,竟然没去过一次郭公山,这事说起来让人汗顔。

郭公山是温州古城斗城九山之一,在古城西北角,北临瓯江,山不大,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温州古城跨山而筑,将积谷山、华盖山、海坦山、郭公山、松台山五山圈在城内,跨山筑城,据险而守,是古代筑城的杰作。郭公山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璞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为纪念郭璞造城之功绩而改名。

早上从家里出来坐公交车到郭公山时,胡炎还没到,于是便在山南麓的郭璞塑像前等他,雕塑重约15吨、高4米,基座约8吨、高1.3米,基座有郭璞介绍,郭璞(年—年),字景纯,河东郡(今山西)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游仙诗的祖师、风水学鼻祖,著有《葬经》、《游仙诗》十四首、《江赋》等,父郭瑗,建平太守。西晋末年,郭璞避祸江南,为王敦记室参*,敦欲谋反,命他占卜,璞言必败,被杀,时年49岁。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念其忠,追赠“弘农太守”。

不久胡炎来,拾级登巅,巅有富览亭,与江心屿东西双塔相对,极目瓯江,江流滚滚,江山无限。

我们来得早,山上有人晨练,小坐一会,东下,入景最寺,寺由明代大学士*淮捐资兴建(年),清同治(—)间重建。*淮(~),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人,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参加编撰《永乐大典》。

寺宇坐西朝东,占地面积平方米。依山起势,由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和两侧厢房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12米、进深28米。大雄宝殿面阔3间,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屋面。寺中“千佛殿”匾额为于右任手书,寺南墙根有“郭公山下岩石井”,为古温州城二十八宿井之一。

寺北隔墙有“陈府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年),殿临江,可尽观瓯江。殿寺有郭璞画像,问观中道士,郭璞祠在何处,道士答,祠已在文革毁去,现山中尚留有郭公亭,亭旁有郭璞纪念碑,我知道江心屿也有郭公亭,在澄鲜阁东江边。郭璞是温州城始建者,郭璞祠既毁,也应重建,何况现在温州重建的古迹也不在少,不应该把风水鼻祖郭璞祠落下。

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图:胡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