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生处处需开拓,向外开拓是占领,向内开拓
TUhjnbcbe - 2023/3/7 19:02:00
天心-.3.24

如是我说

人生中方方面面无处不需要开拓,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的开拓,一个是向内的开拓。向外开拓是占领,求的是多;向内开拓是清理,求的是少。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探讨开拓的妙谛~

印安说经常听人们说到“开拓”二字,歧义甚多。如果开拓只是成就事功与积累财富,而忽略内修心灵与开拓胸襟,那就远离人间正道了。

印竹说开拓有两个方向,向外开拓是占领,求的是多;向内开拓是清理,求的是少。所求虽然相反,其结果却都会拥有,只不过一个是假有,一个是妙有!

今天书院召开了3月份的私董会活动,其主题即为“开拓”。同修们对“开拓”这个主题讨论得非常热烈,将开拓的外延延至很深,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启发。今天印安老师也用“开拓”这个话题开启今天的《如是我说》,所以,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对今天私董会大家对“开拓”这个主题的讨论作一个归纳和总结。

在今天的私董会上,大家所讨论的“开拓”涉及有:工作的开拓、生活的开拓、市场的开拓、精神的开拓等等等等。人生中方方面面无处不需要开拓,那么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的开拓,一个是向内的开拓。向外的开拓,是开疆拓土,是占领,是征服,所求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而向内的开拓恰恰相反,向内的开拓是心灵空间的拓展,是需要清理——清理干净我们心中的杂草,现出内心的光明。向外开拓,能让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力量,让我们获得征服世界的勇气;而向内开拓,能让我们拥有内心的强大,拥有战胜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两个方面的“开拓”,在我们的人生中缺一不可。

在今天的私董会中,还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开拓的次第”:我们到底应该先向外开拓,还是先向内开拓。我认为这个次第无外乎三种:

先向内开拓的人,尤其是在自己还一无所有时就能够坚持向内开拓的人是圣贤,就如庄子,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圣贤的情怀,普通人很难做到。在普通人的眼中,这太苦、太难了。

第二种是从一开始就一心想着征服世界,不断不断地向外拓展、扩张的人。他们是英雄,他们多半为大英雄,就如成吉思汗,就如亚历山大大帝。他们横扫天下,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实现他们的宏图大志,拥有世界、征服世界的梦想差一点就实现了。然,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向外,而忽略了向内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所以他们败在了蝼蚁,败在了一个小小的文字上面。这是何等的悲壮,又何等的遗憾呐!虽然他们曾经拥有过那么多,但是转瞬间即成空,这种拥有叫做“假有”。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你今天征服了别人,明天就会有更强的人征服你,如此循环往复,轮回不止,这拥有只是短暂的一瞬。

所以,我更喜欢第三类,就是能够做到向内和向外同时拓展的人。他们是拥有般若智慧的大菩萨再来,就如维摩诘居士。当他知道佛陀派人来看他时,他瞬间将自己的方丈室清空,只留下自己的坐床。而当他得知,文殊菩萨浩浩荡荡的带着三万多大菩萨、大阿罗汉、天人、人非人等一起来到他的方丈室时,他便瞬间从须弥灯王那里借来三万多张坐床,让这些所来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天人、人非人全部座无虚席,这宏大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然后,在他们的讨论中,中午到了。这时,舍利佛心中升起一念:吃饭的时候到了,看来维摩诘大居士没有为我们准备饭食啊!就这一念的发出,维摩诘居士瞬间洞察到,于是从香积佛果将三万多钵的饭食,瞬间放到了大菩萨、大阿罗汉、天人、人非人的面前。这便是真空妙有的境界,这是何等的洒脱与自在啊!这所有的一切都不为维摩诘居士所有,但都可以为他所用,这便是菩萨的境界!

今天,我们走在修行路上的同修们,在讨论中都已意识到我们一定要向内和向外同时拓展。我们不仅要拓展市场,拓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同时也要拓展我们的心灵空间、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两个方面只有平衡发展,我们的人生才能堪称完美。今天,虽然我们还不能一下子做到像维摩诘居士那样真空生妙有的自在,但我们已拥有了内外平衡拓展的觉知力,我们便是未来的菩萨!感恩拓展这个话题,感恩每一位同修的智慧分享!每个人奉献出一点点智慧的火花,我们相互碰撞,我们的生命便在这个当下都得以了拓展!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经典诵读

世人常常“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却不知道不远人。其实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听雷磊老师经典诵读《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节选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今天《颜氏家训》说的是世间人大多有一种偏见:对听到的东西很看重,对亲眼所见的东西则很轻视;对远处的事物很感兴趣,对近处的事物则不怎么放在心上。从小一起长大的人,如果有谁是贤能之士,人们也往往对他轻慢侮辱,而不是以礼相待;他乡异土的人,稍有那么点名气,就能使许多人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去朝思暮盼,想与之一见,那种心情似乎比饥渴还难以忍受。

这段话表明了选择好的朋友和伙伴,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要端正心态。

颜之推指出,我们常常容易犯几种毛病,应该特别注意。首先,常人每每有一种“贵远贱近”的倾向。所谓“远来的和尚好念经”,近在身边的贤人却看不到,不懂得敬重。西方谚语说:“仆人眼中无伟人。”仆人离伟人太近,反而看不到伟人的伟大,只看到伟人也跟常人一样吃喝拉撒。离得太近,相反看不到伟人的伟大,只看到伟人跟常人相同的一面。

我们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很熟稔的朋友,有些人学问很好、才干很高,或是品德很高尚,但因为我们跟他们太熟了,常常会忽略掉这些,又因为是一起长大的人,往往不甘心承认人家比自己高明很多,这是我们都很容易犯的错误。其结果往往是,就算我们身边有贤才,我们通常也不会虚心去向他们学习,这是很可惜的事。

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贵耳贱目,其实道不远人,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诗歌赏读

诗歌的天空群星璀璨,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诗歌创作这件事呢?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如何说~

诗歌的天空群星璀璨,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诗歌创作这件事呢?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如今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芳百世。

这是清代诗人赵翼所写的《论诗》组诗中的第二首。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长于史学,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代变化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诗人,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他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会有历史局限性。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袭守旧。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讲师简介

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

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

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健

陈伯安(印安)萃辰天心书院院长

文化学者,诗词联赋作家。曾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萃辰天心书院院长。已出版《思维的技巧》《伯安百说》《读书趣话》《联语哲思》《新武汉三字经》《横山联唱》《南山窖雪》等文学专著,参与主编《古今绝句鉴赏辞典》(任副主编)。任萃辰天心书院院长以来,在书院亲授国学经典多部,言传身教,影响广泛。

雷磊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

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

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

天心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

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近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

这就是我们做《天心》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

赶快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处处需开拓,向外开拓是占领,向内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