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艰辛路,初心如磐向未来探访武山
TUhjnbcbe - 2023/3/14 19:55:00

武山,是一方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从年9月到年10月,中国工农红*陕甘支队,红二、红四方面*先后从武山经过,留下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的红色历史印记。红四方面*在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村成立了天水第一个苏维埃*府,也是红*在天水建立的唯一一个苏维埃*权——武山县苏维埃*府。

红*长征过武山

*民一家亲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村,走进一处极具特色的小院,门框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红底黑字写着“锤头砍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门楣上方大红色五角星熠熠生辉。这是颉家门村村民颉海娃家,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就是武山县苏维埃*府旧址。年8月1日,武山县*府在该院挂起“武山县苏维埃*府”铜牌一面。

岁月流转,树木不语,却见证着曾经的壮志豪情。小院历经沧桑,但院内房屋保存完好。土坯房大约50平方米,为单面坡土木结构,青砖砌正脊,两端饰鹰喙,檐口扎飞,置猫头、滴水,两扇对开木门,门两侧各开一方形木窗,房檐上挂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徐徐飘扬。走进古色古香的屋内,一块块记录着革命历程的展板,一件件带着时代印迹的文物,无不讲述着中国共产*在武山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据说,这个小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年红*曾驻扎40多天。在这里,红四方面*把*权建立作为在新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武山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土豪、地主、土匪工作,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建立红色*权和人民武装。

“红*一路跋山涉水,到达武山时,已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好多红*穿的鞋子磨破了,衣服也破烂不堪。颉家门村民帮红*缝补衣服,修补鞋子,送米面油,红*与百姓互帮互助,感情深厚。”今年86岁的颉家门村老*员颉正邦说,他的四个儿子都是当兵的,现都在边防守护着祖国的安宁。老人动情地说:“没有红*打江山,老百姓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啊!”

鸳鸯镇颉家门92岁的村民李金童说:“红*在颉家门村既唱戏又干活,帮助群众挑水、干农活、盖房子,村民感觉红*是真好,是咱老百姓的队伍。”据老人回忆,红*奉命撤离武山时,也只带走了从恶霸、地主家征集来的麻秆、绳子做草鞋,其余粮食、衣物都分给了老百姓,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血脉相连的*民鱼水情谊,也让老百姓坚信“只有共产*才能救中国”。

可以说,红*在这里体现出的亲民为民、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武山人民的心中镌刻了一座不巧的丰碑,成为鼓舞武山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优秀的武山儿女勇往直前。

建立红色*权

*民紧相连

年9月7日,红四方面*三十一**治部和北路工作委员会召开群众大会,在鸳鸯镇颉家门村成立了武山县第一个红色*权——武山县苏维埃*府。

大会选举杨芬芝任县长,马子卿、马鸿九、颉发俊、石怀玉、刘春荣、李吉娃、乔秋儿为委员;在鸳鸯镇成立了鸳鸯区苏维埃*府、区农会,石怀玉任主席,尚占德、杨景春、陈双有、张克敏、杨炳成、七十娃为委员;在山丹镇成立了中共山丹区委、山丹区苏维埃*府、区农会,马鸿九任山丹区*府主席,马德功、马绪元、马世成、马正川为委员,马德功任区农会主席,附近各村还成立了村农会。红*在武山期间,张贴了《中国工农红*总司令部布告》,表明“我*此次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的立场,号召人民“快快团结起来,联合抗日红*,抗日反蒋救国,独立自由成功。”并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反蒋救国。红*发动群众在马力镇包家柯寨等地组建了办粮委员会,在包家柯寨、鸳鸯镇、山丹镇等地设立粮台,为红*筹粮。

在群众大会上,杨芬芝代表县苏维埃*府讲话时说:“现在到处是红*,武山城就像线杆上的砣儿(旧时拈线小工具),只剩一个眼儿的地方了,大家要多筹粮食,支援红*抗日。”

在鲁瑞林谈《红四方面*长征途中在武山》中记载,当时红*提出的口号是“募捐抗日,救国公粮,支援红*”。红*所到之处,召开群众大会,采取在悬崖上书写、张贴标语口号的方式,张贴了“红*北上是抗日反蒋”“打倒胡宗南”“打倒鲁大昌,反蒋抗日”等标语。

杨芬芝与县、区苏维埃*府、农会干部组织群众,协助红*部队攻克土豪恶霸占据的土围子、山洞子、粮窖、布店、麻仓,将征集到的粮食运送至设在山丹、马力、鸳鸯的粮台,加工成面粉供给红*部队,救济贫困群众。用征集到的布匹、大麻,组织各村妇女为红*制作*服、*鞋。在颉家门、鸳鸯镇、山丹镇等处设立粮台收粮,往返于新寺、马力、高楼等地,打土豪,筹资筹粮。

红四方面*的长征,从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年10月会宁会师结束,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川、康、青、甘四省,行程近万里。红四方面*历经数次战斗,粉碎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完成了北上的战略转移任务。

鸳鸯镇*委副书记马维栋感慨地说:“武山是一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红色革命传统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在*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完成了长征这部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谱写了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并永远激励着武山人民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不断开拓奋进!”

初心如磐向未来

奋进谱新篇

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更是红色精神生生不息的丰碑。岁月更迭,时代变换,但长征精神永垂不朽,鼓舞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马维栋告诉记者,鸳鸯镇为了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对颉海娃家的这所院落进行了系统性修葺保护和开发,这些红色遗址已成为*员干部开展*史教育、激发爱国情怀的地方。

今年以来,鸳鸯镇把学习*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镇上把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按照“整体推进、集中建园、规模发展”的思路,逐步调整林果业种植、经营模式,多措并举全力助推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符合鸳鸯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年,鸳鸯镇共完成土地流转亩,依托各村专业合作社,在大林、盘古、费山、鸳鸯、李山等村新建高标准花椒、苹果、樱桃、黑梨等品种果园亩。依托特色优势,发挥鸳鸯大娃种植合作社、绿鑫种养殖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架豆、红笋、水果玉米等特色种植产业为主导,引导全镇完成架豆种植亩,复种亩,依托合作社种植辣椒亩,莴笋50亩,大蒜亩,娃娃菜亩,洋葱亩。

紧扣富民产业培育,通过逐村逐户宣传动员、对比算账、观摩学习和农户种植中药材进行奖补等方式,完成在李山、焦寺、大林、苟山、盘古等村推广种植*芩、*参、柴胡、*芪等中药材余亩,农户户均种植1亩以上。

通过*策支持、产业帮扶、技术提升等方式,鸳鸯镇全力加快林果产业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谱写新时代鸳鸯镇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时代的号角铿锵有力,在红色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武山儿女坚定信念,一路高歌奔向未来,关于武山的历史新篇正在翻开。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文都文/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艰辛路,初心如磐向未来探访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