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杨慎,很多人都会一头雾水,不知是谁,但说到《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则可谓无人不晓。它的作者正是杨慎。
能够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此优秀作品的杨慎,为何现在少有人了解呢?清初毛宗岗父子将此词置于《三国演义》开篇,电视剧《三国演义》(年版)亦将此词作为片头主题曲,雄浑的歌声与豪放的词句令此曲成为了经典,甚至使人们以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
杨慎之所以名气不大,不为大众所知,笔者认为其一他的诗词缺少亮点,少有震撼性地作品,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借助了《三国演义》的艺术烘托,得以成为经典。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原名叫《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后在流传中易名为《廿一史弹词》,词如其名,书写的是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弹词中除了《临江仙》,还有一些十分优秀的作品,如《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也是总结性的一篇。杨慎在词中感叹:人间千载,朝代更迭,细数那些风流人物,无论是非成败,都只剩下废冢荒台,所有的一切,而今都化为历史尘埃,只有青山永恒不改。其词云: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用词遣句上,此词可谓优秀,但立意不够新颖,感喟的无非是物是人非,让人容易想到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张养浩的“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缺少新意。
又如他总结元史的两首《西江月》:
(一)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二)
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两篇词作皆是不错,但终究在立意上欠缺了几分,落入他人后尘。前一首感叹历史风云变幻,应须珍惜眼前欢乐;后一首则是认为齐家治国应效仿三皇五帝,然而这些思想都早已入了古人歌。
除了历史弹词,杨慎的离别诗、贬谪诗也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尤其是杨慎后期的诗歌。大议礼事件中,杨慎得罪了皇帝朱厚熜,惨遭贬谪,致死不赦,真可谓“文章憎命达”,命运的急转,却让杨慎的作品有了质变。
如《宿金沙江》两首:
(一)
往年曾向嘉陵宿
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
月色中天照幽独
(二)
岂意飘零瘴海头
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
肠断金沙万里楼
“江声彻夜搅离愁”,写的是离愁,作者却怪是江水啸动搅扰离愁,而“彻夜”二字,暗示作者整夜未眠,可知离愁之深、之苦。后一句“月色中天”,不写人而写月,借月的意象表达离愁,营造了气氛,又暗合前句的“彻夜”未眠,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又如《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在诗歌语言上,杨慎晚年作品朴素易懂,思想上也直露地表现了他矢志的怨愤不平,对朝廷不许他“归休”而反把他枷回,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大胆地提出了责问,可见其作品思想的进步。
杨慎一生写有多首诗歌,整体来说,艺术成就还是较高的,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运用上都已是常人难及,足以称为大家,但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是诗歌大师。另外杨慎主要的成就在学术上,他在文学研究、哲学、史学、训诂考据学上都有着很高建树,是古代文学研究上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因此一般只为学者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