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江山如此多娇》伴随着我国走过了多年时光,也见证了我国自年以来的无数风雨,可以说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瑰宝之一。
当年为了这一幅画,我国也经历过无数周折,经手两个国画大师数月呕心沥血的创作,才得到了这一幅传世名作,但是很多人都好奇,当年这这一幅画是由周总理安排并负责,为何在这幅画画完以后,周总理在不肯在画上题字呢?
诞生历史
在年,伴随着我国著名建筑,北京人民大会堂竣工,恰逢新中国十周年国庆,面对双喜临门,当时的国务院决定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主题,让国画大师创作出一幅符合我国大好河山并且紧跟时代潮流的巨幅画作。
经过几番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非常符合创作的主题,决定以此立意,创作出一幅容纳我国万里河山和四季变化的画作出来。
伴随着周总理的敲定和安排,后面中央便邀请了祖国各地知名的国画大家赶赴北京做客,经过几轮探讨和研究,共同推出了最终的执笔人关山月和傅抱石两位先生。
这两位作为国手画家,直至今日在我国国画领域都非常知名。关山月是我国岭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经常游走我国各个省份,记录过全国各地的水土风情,既临摹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去过*土高原见过千里戈壁,上达甘肃寒苦高山下抵新加坡热带风光,一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加上他对于作品执着的创新精神和清秀的画风笔迹,成为了这一次国画当之无愧的执笔人之一。
另外的傅抱石先生,则是当时“新山水画”流派的代表,作为新中国画家,傅先生当时便糅合了国画的诸多特点,作出无数贴合时代新潮流的山水画作。
他的画作往往气势磅礴,画中景色姿态奔放,蕴意深邃,非常符合此前定下的“紧跟时代潮流”的要求,因此这一次的国画制作,最终便敲定为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先生。
周总理不题字缘由
两人在五月初接下了这一任务,他们需要在国庆来临之前也就是十月之前,创作出一幅7米长5米宽的巨画。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两位先生最直观的感受,并且在早前单是初稿,便经过四次修改才通过。
同时他们还需要完美糅合两人的画风,需要把截然不同的风格融合到一张画中,并且还需要毫无违和感,这对于两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最关键的是,他们对于主题“江山如此多娇”的“娇”无法准确把控,经过几轮修改才得到一个满意的草案。
在创作期间各类难题也是不停出现,两位画家几次修改后,给予他们创作的时间也不再充裕。当时的周总理知道傅抱石先生喜欢喝茅台,为此特地给他供应了一批茅台酒,而傅先生仅在四个月不到的创作中,便喝了足足20箱茅台,由此可见他的压力有多么巨大,不过恰逢酒劲,他似乎也把酒后的挥洒豪迈融入到了画意之中。
经过几个月的修修改改,最终两人终于是完成了这一幅旷世奇作,其中有周总理提过太阳尺寸太小问题、没有展现出我国万里山河“娇”的问题等等,好在这些问题都是被傅、关两位先生一一解决。
整幅画作完美地呈现出我国巍峨山河的壮丽,整体色彩典雅又庄重,旁边的一轮新日,如同当时刚刚成立十周年的新中国一般,熠熠生辉的同时充满朝气。
因此当两人完成了画作以后,恰逢主席过来观摩并且题字,等到主席见到了这幅画后,便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也被祖国的壮丽景色所吸引。连连说好的同时,主席便拿上毛笔提上了称之为点睛之笔的“江山如此多娇”。
这也是主席在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他人的作品上题字,由此可见他对于这幅画的喜爱。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大概已经知晓,周总理为何不在画上题字了,第一点可能是前面有着书法家之称的主席,已经在画上题字,即便画面留白处很多,且周总理的字同样有着大家风范,但珠玉在前,周总理便不想破坏这一珍品画作的意境。
第二点则是磅礴大气的画境,配上主席飘逸豪气的字,再加上本来取材《沁园春·雪》之中的诗句,毛主席的题字便如同点睛之笔,正好给这幅画带来了新的生机。
不过更为关键的,可能是周总理知道这幅画的艰难创作,加上主席当时对这幅画确实喜爱,君子不夺人所爱,因此周总理干脆顺水推舟成人之美了。
江山如此多其实这幅画的诞生,也是有着周总理的参与和指点,画中宛如新生的朝阳,便是周总理在这幅画中,对新中国、对人民的最好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