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张爱萍
年1月9日,是敬爱的张爱萍同志诞辰周年。珍藏在我心底的敬重之情、怀念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张爱萍同志逝世之后,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悼念他老人家。敬爱之深,无从下笔,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本文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殿仁中将
张爱萍同志是中国共产*优秀*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事家,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的领导者,著名的书法家、大诗人等等。这些评价见诸于*中央、中央*委和多数文章的评语,实事求是,毫不夸张。但是,我觉得还不足以描绘出他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他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在我心目中,张老不仅是*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是*队文武双全、**兼优的高级优秀指挥员,更是人生楷模,明事明理明心的光辉榜样,还是我的良师益友。上天眷顾,我从上世纪70年代就认识张老。他虽然不是我的直接领导,却是我崇拜的偶像,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因此,我同他的交往就比较多,受益也就颇多。
张爱萍同志16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19岁参加红*,伴随着我们*我们*队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奋战了78年,战功赫赫,成就辉煌。有人统计他一生创造了56个第一,比如第一次提出游击战、“六绝”“十法”;创造我*第一支海*;组织指挥我*第一次陆海空诸*兵种渡海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列岛;组织指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等,都是打基础、破天荒、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本文作者李殿仁中将(左)与张爱萍上将之子张翔中将(右)在纪念张爱萍同志诞辰周年座谈会上。
这78年,我们*、我们*队、我们国家的全部工作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而展开的。又都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做出了巨大成绩,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但总体上是团结向上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张爱萍同志作为*的优秀*员、*队的高级将领、人民群众爱戴的领导者,也不能置身度外,也是在艰苦中磨练,在斗争中成长,取得的是苦难的辉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大浪淘沙,烈火真金,实践和时间这两个最公正的裁判,见证了张爱萍顶天立地傲苍穹的英雄本色。
顶天立地的正气
张爱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如日月可鉴天地,如青松可傲霜雪。首先表现在他坚定的理想信念。
年11月,张爱萍和萧华等在旅大*事演习中。
他参加过红*反围剿斗争,走过万里长征,在皖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到枣庄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他自己参与和指挥了无数次著名的战役战斗,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建国后他创建海*;当总长期间,负责过全*的精简整编,特别是领导指挥国防科技、两弹一星、*事装备等重要工作,还分管过*事外交工作,在战斗工作的第一线接受磨练,历经各种艰难困苦,风风雨雨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他两次坐过国民*的监狱,也受诬陷坐过共产*自己的监狱。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纯真的家国情怀从来没有改变过,坚强的无产阶级*性从来没有迟疑过。张老说,“从参加革命那一天起,我对自己的信仰就是坚定的。一个共产*员只有为*为国家为人民报效终生的义务,没有为自己争取任何名权利的权力。”他说到做到,一以贯之。他淡泊名利,十次让职,三次辞职,六次死里逃生。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敢作敢为,宁折不弯。那股正气使好人爱,坏人怕。毛主席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怎么理解?反正我理解这不但不是批评,反而是表扬、肯定,说明张爱萍一生正气。只有正,才敢硬,有底气,无所惧。一身正气,就心底无私,坦坦荡荡。年8月17日夜11时许,张爱萍接到电话,通知他明天(8月18日)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机会难得,好多人还抢着去呢。但张爱萍觉得陪会的事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原定8月18日要到济南同工程兵、铁道兵的领导组织抢搭*河浮桥的*事演习。他把这个情况向通知他的人作了说明,对方冷冷地说,“你看着办吧”。张老就按计划去了济南组织演习。谁料,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为对毛主席感情有问题,是不忠的表现。组织了几万张攻击污蔑张老的大字报,还向上面报诬陷材料。谈到此事时,张老对我说,“拥护毛主席热爱毛主席不在形式,而在内容。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把演习搞好,提高战斗力,才是真正的忠于毛主席。不管他们扣什么帽子,我心里坦然得很”。
年8月,毛泽东接见海*初创人员。右五为张爱萍。
张老文革中惨遭诬陷,被批斗达五年之久,致病致残。年经周总理批示,可同家人见面。张老赋诗:“春阳日和耀眼红,松柏竹梅生气冲。寒流难斫蓄芳蕊,风雨过后更葱茏。”“令我精神重抖擞,更觉团圆意味浓”。表达的不仅是亲人团聚的兴奋,更是笑对磨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年3月8日,张爱萍在被打倒8年后重新工作,再任国防科委主任。他赋诗曰:“久困重围冲突,今朝又催征程。大张浩然正气,还我旧时精神。”他没有去机关报到,而是直接下到七机部厂蹲点调查,大刀阔斧地对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领域进行了急风暴雨般的整顿,广大干部群众、专家学者欢声雀跃,消除派性,团结战斗,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尖端事业搞上去。但好景不长,由于“四人帮”捣乱,年底,又开始了“批邓反右”。张爱萍又被卷了进去。但他老人家胸怀博大,大义凛然,白天受批判,晚上抓工作,节假日都搭进去。张老说,“我知道,他们给我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我必须抢在他们前面,今年把卫星打上去”。年1月18日,由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召开批判张爱萍的大会,各界人士多人参加。张爱萍同志一早起床,刮了胡子,对镜着装,从医院来到会场,从容地对着麦克风讲,“去年三月我重新工作以来,到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群众,讲了一些话,也做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上的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同志没有任何关系。”说完这72个字。扭头就走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无不钦佩有加。张老说,既然他们要我面对这么多群众,怎么检讨就不是我个人的事了,我绝不低头。由于受张老顶天立地的正气所感染,“批邓联张”根本搞不起来。天意民心,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年3月,张爱萍再次被邀复出,宝刀不老,又一次开辟了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新局面。
顶天立地的豪气
张老是一位豪迈自信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决定让张爱萍同志参与领导两弹一星的工作。年直接任命他为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张老说,“我只知道手榴弹、山药蛋,哪懂什么原子弹。中央把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想办法坚决完成。”他认为,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笨,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中国人也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张老经常说,“我这个人,历来就这样,只要应承了的事,不管高低贵贱,苦乐难易,拼了命去做,一定能做得最好。”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是张老的一贯作风。他先请了刘西尧等几位知识型领导作助手,又拜朱光亚为老师学习专业,再请教钱学森钻研科技知识,还广泛求教和听取邓稼先、程开甲、孙家栋等专家的意见。试验室、戈壁滩、发射架下,各个厂区都有他的身影。他不但是一位一线指挥员,还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坚强后盾。程开甲院士说,“张爱萍是一位一诺千金,能干大事的领导人。原子弹试验的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大将挂帅,一切很难如此顺利”。我亲自听到过许多老科学家讲过类似的话,可见张老在知识分子中的威望之高。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顶天立地的才气
张爱萍是大家公认的儒将,文武双全,**兼优,才华出众。我印象深的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战略思维。他经常说,领导干部要有博大胸怀,世界眼光,要能把握大局,照顾到方方面面;要能统揽全过程,关照到前前后后;要有顶见性,寻着规律,认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