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有香港演员北京拍戏 曾让警车开道
李诚儒:有香港演员北京拍戏 曾让警车开道
Time 2015-09-10 17:00:36 情感驿站
性格测试
凤凰卫视3月24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咱们今天请来的是李成儒老师,李成儒老师这算老戏骨了,演戏也快演成精了。
李菁:大曾那个我太亲切了。
李成儒:根本不愿意听老戏骨。
窦文涛:我们香港那边都说这词。
李菁:这是尊称。
李成儒:在大陆好像有点,就是一个老油条。
窦文涛:就好像我不爱听人家说我是什么名嘴,感觉就靠着嘴巴耍嘴皮子吃饭。
李成儒:对,其实肚子里有东西。
窦文涛:对,我们俩多少年前都搭过戏,但是那天咱们讲到宋丹丹的话题,我不由的想起,你不是什么老戏骨,但是你在这个圈里混了这么多年了。
李成儒:也算老资格。
窦文涛:你觉得演员做人,在中国是不是特别得讲究?
李成儒:要注意,一要谦和,二,在片场尽量的跟大家融为一体,你可以听听意见,你也可以提一些修改意见,但我认为这些东西都应该是在片场之外的事,你可以在头天晚上跟导演去切磋,去商量,或者你有更好的意见,当然是最好,最可气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演员跟你来一些颠覆性的或者,现场会来突然袭击的,甚至我们那圈里还有很多演员就是,我在片场这个导演不能出现,这种事情也有。
李菁:怎么跟导演还较上劲了。
李成儒:就是这个导演他不具备导我的资格,宁可是导演找的副导演。
窦文涛:还有这样的。
李成儒:所以这次宋丹丹在现场改词儿也好,把原的词变成自己的词,这我就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
窦文涛:怎么讲?
李成儒:司空见惯,这戏成儿啊,这戏已经播了,成了。
窦文涛:你不管收视。
李成儒:投资方也挣钱了,收视也还可以,只不过就是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戏他给你改的稀里哗啦,到现在播不了怎么办,现在问世了,问世就成功。
李菁:真不容易。
李成儒:而且投资方拿到钱了,投了四千万,现在投资方已经拿回七千万了,借这机会再炒一炒,未必是二宋之间的问题,再炒一炒卖二轮,地方台还要再播,所以千万。
窦文涛:是人家剧组商量好的。
李成儒:千万不要中套,到处是圈到处是套,圈套,咱们现在已经入了人家的圈套了,现在入圈套了。
窦文涛:李菁你们这圈儿里怎么说?新闻界。
李菁:我觉得就是刚才讨论的,还是一个职业化的问题,我觉得像你说的,如果是各个行业都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一个状态,导演可能他就是一个选菜单式的,我来完成我跟我的价值观跟我的审美比较相契合的我们组成一个班子,现在就像你说,你在主持界一样,你的词你觉得跟你不搭,或者有的人觉得服装不搭,就是太参差不齐了,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那你只能是觉得谁公认的社会地位高,谁的影响力大,那就听谁的,只能是一个很功利主义的原则,我觉得现在不就是流行这样一套吗。
李成儒: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里边,没有比我们这个摄制组更参差不齐的了,上至大学毕业,导演系什么研究生博士生都有,编剧都学中文的,都有,摄影改导演的,美术改导演的,这种事儿多了,河南多少村的农民现在已经占领了我们影视剧灯光的80%。
李菁:说明体力好。
李成儒:更有甚者什么呢,道具其实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一个,你比如我要演清王朝的戏,清王室应该是用什么样的道具,还要制作什么样的,比如说我这个(00:05:02),你起码得去找,就腰刀就来了,这受不了。
李菁:书里还提到白虹刀。
李成儒:白虹刀真迹已经丢失,然后我就让他们到故宫或者到恭亲王府把白虹刀那个照片拍下来,你去给我花两万八去做这刀去,有些现代戏更有乐了,一个女房地产的大亨在家里喝咖啡,一个晓得金属的长把勺,哪怕是塑料的长把也行,就一杯子给搁那儿了,这女演员说道具老说我要个勺,没有,跑到厨房,喝汤那大磁勺,还有的更有乐的是什么,他就是个农民,什么文化都不认识,拍《神医喜来乐》的时候,这导演*力加,跟我说这事给我乐喷了,就是这个道具每天一看*力加来了之后就特别的表现自己,今天我准备的怎么样,你看我这捆葱怎么样,这几根大蒜你看我挂门口怎么样,突然间有这么四五天见着*力加来他就躲,说怎么回事,怎么见我面就躲,肯定有事儿,你过来,这两天你怎么一直没在我眼前溜达显摆,导演,这个道具我实在找不着,是什么呀,您看这儿,一行大雁从南边飞来,搞的*力加啼笑皆非,说这是空境,摄影去找去,或者是从哪儿剪下来,不是你道具去找的。
窦文涛:我是亲眼见着一回,冯小刚开骂,拍一个什么戏,就是酒吧很高级的酒吧,然后准备好了要拍,突然听不拍了不拍了,说谁找的,就是这高级的酒吧,那女孩喝扎啤啊,这挺有意思。
李成儒:这种事经常发生。
窦文涛:我再问你。
李成儒:我一定要弄一电视剧就叫《道具》,但是太难了,难在哪儿呢,就是这个演员能不能演出那感觉。
窦文涛:咱们还是关心演员的问题,我现在非常感兴趣的是研究权力结构,我觉得任何事情里头。
李菁:在剧组里。
窦文涛:很有意思,你比方说,在这个剧组里如果是俩影帝,俩主持人还可以抢词,可是拍戏是按台词说的,或者俩影后,你说这种多少为艺术之心,但是又多少出于我个人,这种心思是不是很微妙?
李成儒:多少场戏要有讲究的,你比如说20多年前就曾经有一部很著名的戏,也是很著名的两位演员,就是因为一个280场一个170场,差了110场,这个事儿你怎么演也吃亏,如果不能加戏,那我就退出了,果然后来也就退出了,现在经常是3个影帝合在一块去拍,就制片人和导演就哄了这个哄那个,蒙了那个蒙那个,骗着这个骗那个,很累。
李菁:后期不还要剪吗,主要是控制在后期剪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你前边有一个片子说很著名,本来是两个演员,后来剪了剪了,主要是导演和两个女演员,最后剪了就变成一个女演员了,也是挺有名的一个故事,而且我觉得在海报上名字排名是不是也很有讲究?你们是不是也很介意这件事情?
李成儒:有些人很介意,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要让这片子影响到几个亿的票房,他没意识到,不但他没意识到,导演也没意识到,投资方也没意识到,但是事实确实是这样,我不便说是哪部戏。
窦文涛:这个演员会不会是有一种其实我觉得也很畸形的一种心态,他太重视自己的江湖地位,这个东西要命,咱们从表面上看,演员表演艺术家,那是为了戏不顾一切,这是他的一面,但是据我观察,还有另一面,不光名演员还有名导,他们这个心理这种争强好胜的心要照我感觉,比一般人强的多。
李成儒:强,一般想做导演的人他都是具有极强的掌控欲的,就是都有当皇上的心。
李菁:当一个司令官,他要掌控一切,所以我就觉得。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