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说到青绿色,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春晚的那曲《只此青绿》?在青山绿水之间,演绎了一幅千里江山、无限辽阔的场景。
既然如此,你应该也想到了那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杰作:《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他的作品灿烂的不像话,他的人生,也简单的不像话。简单到甚至无从查找,只能从《千里江山图》的卷尾,从蔡京的寥寥数笔中,便概括他短暂的一生。
既然提起王希孟,就不得不提成就他的人——宋徽宗。
北宋元符三年()宋徽宗赵佶继位,在成为天子之前赵佶的生活可以说和*治很难挂上钩,他的兴趣广泛,热爱艺术,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是自古以来少有的艺术性皇帝。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以笔迹瘦劲、锋芒尽出而闻名的“瘦金体”就是精通书法的赵佶自创的,赵佶还擅长画花鸟,他甚至开创了我国古代绘画的“院体”,这一派绘画以风格华丽笔触细腻,笔下所绘形神兼备为而闻名。
同时赵佶还对道学、收藏等广泛涉猎,在他的影响下满朝文艺之风盛行,宋代的文艺事业也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发展。
这位官方美术学院的院长就这么打开艺术的大门,命运使然般的与年仅十三岁的王希孟相遇了。
宋徽宗
赵佶·《瑞鹤图》
经过宋徽宗的亲自教导,笔墨技法大有长进,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两位相差十四岁的师生,成了艺术世界的知己。
在徽宗*和三年(年)的四月,王希孟带来了用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十年,也不是五年,仅仅半年而已,时年十八岁。
你或许想象不到当我听到这个惊人的十八岁时,内心是怎样的震撼和憧憬。
在那个书画家如云的宋朝,一位十八岁的少年用一副长卷点亮了北宋的星空。十八岁,是有无限可能的年纪,是有无限冲动的年假,是有无限可能的年纪。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腐朽和堕落可以杀死人性,但永远杀不死十八岁的少年。
关于这幅画,我没有资格和能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解答,但总觉得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笔法,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样子。
世人这样评价: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山川高雄,宛如横亘在大宋江山的巨人;层峦叠嶂一眼望不到头,云山雾海中是自然的草木;再远一点,是辽阔的地平线和一望无际的天地。山之高、之深、之广,都是所有画技的凝练。
“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此创作完成之后,王希孟再没有其他别的作品,两年后,便溘然长逝了。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一颗闪耀的流星就此消逝,不得不令人叹息哀婉。王希孟在史书上所占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名字、作品名、极少的经历,这基本上就是王希孟的全部。
画家陈丹青曾经说过:“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纪出生在了山水画的*金时代!只能说是上天让他干了这件事!”
有人年过六旬才大器晚成,有人舞象之年便名动天下,但他们生来,似乎都只是等待着做一件事即可。
北宋艺术之风兴盛,但《千里江山图》没有人可以完成,或许王希孟就是为它而生。
我惊叹于他高超的画技,也感叹那些我们都拥有过的*金时代: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王小波《*金时代》”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