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6 21:26:00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出塞》、《从*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等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也写过边塞诗,其中有一首边塞诗最为经典,有“气盖一世”的美誉。这首诗就是《关山月》,今天小编给大家解读一下这首诗,领略边塞“关”、“山”、“月”的雄浑壮阔,沙场征战的厮杀悲壮,戍客思归的哀叹愁苦。下面便一起来看看李白的这首《关山月》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这首诗,是“诗仙”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开头四句,李白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用边塞壮阔的自然景象来引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最后四句点明主旨,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这首诗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最为人称颂。它蕴含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李白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了更深远的意境。宋代吕本中评此句“气盖一世”,明代胡应麟则评说“青莲此四句,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当代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先生便是以此诗作为姓名,其最知名的画作就是《江山如此多娇》,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