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年()四月。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皇上,刘瑾要造反啊!”武宗沉迷声色不屑一顾道:“他要江山,拿去就是了,何必废话。”张永一看皇帝脑子秀逗了,立刻反问皇帝:“刘瑾做皇帝,您又怎么办?”
武宗大惊失色,命人将刘瑾凌迟处死。
在古代的刑罚中,凌迟处死是比较罪大恶极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刑罚。而同样是凌迟也分级别,根据犯的罪行大小,凌迟的刀法也各不相同。刘瑾被要求小片小片的凌迟,每十刀一停并高声报数,要行刑三天才可以。
一共需要刀。
根据监刑大臣的记载,犯人第一天还没带回去喂了两口稀粥,预备第二天接着折磨。不过,刘瑾命好,第二天就死了。所以免遭了一天的罪。
而在行刑的十天前,这个要被挫骨扬灰的人还权势滔天,被百姓称为紫禁城里的“立皇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那么大太监刘瑾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绝路的呢?
一、刘瑾的坎坷人生路
公元年,陕西西安的兴平县,一户谈姓人家的上空黑云密布,死气沉沉,而仅隔一条街其他商户和住户附近却一如往常。当然,这一切的异样都没有被人注意到,甚至老谈家的祖坟被一道天雷击中也没有人注意到。
伴随着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谈家两口子悲喜交加。
这个孩子出生的还算是好时候。大明王朝此时不到百年,制度完善,国力尚可,生活稳定。所谓的稳定就是,有人稳定的发财,而有人稳定的受穷。很不幸,这个受穷的人家就包括了谈家两口子。
本指望养儿防老,不成想这个小娃娃长到六岁的时候,家中就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要求所有自宫的太监要“仗一百,流三千里。”明中期后,明孝宗则对这项法度修正的更为苛刻,要求凡是自宫者一律处斩。
也就是说自宫是成为太监最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命赌的路。
自宫为何如此受歧视?这就要从这个事态发展的长远来看。
当时朱佑樘要求给宫里增加点新鲜血液,招聘一些新人,在淘汰一些旧人。本来计划招个太监,结果浩浩荡荡地来了多报名者。
太监这一职位本身就是社会的末流,是宫廷中最卑微的一种职业。一旦受了宫刑,基本就是绝后了。一般人家除非活不下去,混得实在找不到出路,不到绝境绝不会给孩子送到宫里做太监。
但虽然是迫不得已的出路,可也不是谁都能当得上的。
当太监有两条路:
1、先托人找门路,拿家财疏通关系,最后确定入选了,再由宫中施刑。安全可靠,无后顾之忧。这就要求这一家人经济水平不能太差,最起码借钱也得能借到。
2、直接挥刀自宫,赌一把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在朱佑樘的这次招聘会上,两万多名的应征者之中就有大半数属于后者。他们落选后就成了“无名白”。既断了生路,也绝了死路,半人半鬼地活着。这就很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皇帝才要下令制止。
那么话说回来,这个谈姓的小娃娃就是后来的刘瑾。
他不仅选择了做太监,还选择最危险的“自宫”,可见家庭生存之艰难。
六岁的孩子恰好认识了宫中一位刘姓的太监,跟着他一路卑微讨好,被收养后正式改名改为刘瑾。根据《明史》记载史,刘瑾“尝慕王振之为人”。
这个王振就是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也是权倾朝野,遗臭万年的一个人物。
刘瑾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可见其和普通的太监不一样。因此他勤奋好学,经常研习一些厚黑之术,深谙溜须拍马之道。他在偶像王振的激励下,一步一步地朝着梦想中高位努力着,奋进着。
可是梦想虽然有了,但活见鬼的机会不多。
四十多岁的刘瑾还是一条咸鱼,在宫廷里无法翻身。他勉强混到了教坊司里做掌事的太监。结果这一步没有让他平步青云,反而让他差点丢了命。
皇帝祭祀大典,教坊司按例要派一些优秀的青年演员登台表演,一场大型的联欢晚会拉开序幕。这大幕之中的一位演员就别出心裁地用了一些市井言语,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奇思妙想。果不其然,该人因“亵渎圣聪”被处决,而身为这场晚会的总导演刘瑾自然难辞其咎。
他一开始本以为是打几个板子或者罚点钱,谁能想到直接就是一个斩立决的大动作。刘瑾慌了,这大好的人生还没开始,怎么就结束了呢......
刘瑾就开始四处求人,掏空了自己这几年攒的银子,上下打点,总算是死罪可免,被发配去守墓。离开了紫禁城,基本就和升官发财没有关系了。
刘瑾守陵守了十年,这十年他想通了很多事。
要想人前显赫,就必须要金刚手段,要稳准狠,要下手狠辣,要混到没人再敢随意拿捏他。人生的际遇往往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经历了潦倒半生后,刘瑾决心要做大做强,不能任人鱼肉。
他再次拿钱贿赂了当时的权监李广(不是飞将军的李广),从而得到了赦免,允许再回到紫禁城任职。年的这一天,当刘瑾走出陵园,向着大明宫踏步的时候,天气格外的舒爽,整个人的筋骨都得到了舒展。
他成为了太子朱厚照的近侍。这一年朱厚照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刘瑾要是不自宫的话,在明朝的年代都能有一个他这么大的孙子了。于是,刘瑾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为什么刘瑾笃定自己要飞黄腾达了呢?
因为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是一位难得的长情皇帝。一生只爱张皇后,后宫嫔妃虽多,在史书上却记载他宠幸极少,因此子嗣凋零,只有两个儿子,还都是张皇后所生。一个是朱厚照,一个是不幸夭折的朱厚炜。
朱厚照几乎是命定的皇储,除此之外一个竞争者都没有。
只要朱厚照能活到明孝宗去世,刘瑾将来就是皇帝的人。
这个算盘在他心里打得劈啪作响。
二、刘瑾的权势之路
朱厚照是个聪明的孩子,能文能武,却十分贪玩,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刘瑾就利用皇太子的性格,不遗余力地讨好。朱厚照说读书不好玩,刘瑾就说正经人谁读书。朱厚照说要追狗撵鸡,刘瑾马不停蹄地就把鸡鸭鹅狗给送到眼前。
在刘瑾日复一日的纵容下,朱厚照变成了纨绔皇子,一心招猫逗狗。青春期更是春心萌动,想要体验男女之乐。别看刘瑾一把年纪经历残缺,可在对待小孩子的青春期培养上是煞费苦心,他遍寻人间绝色,一股脑的都送到皇太子的宫中服侍。
弘治十八年(年),15岁的朱厚照即位,次年改元为正德元年(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而刘瑾这位看着他长大的老太监终于熬出了头,多年的拍马见成效。朱厚照立刻将他提拔成心腹,做了钟鼓司,专门解决皇帝寻欢作乐的事。
在刘瑾的带领下,同年四月,武宗朱厚照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微服出宫,自觅淫乐,游戏渐广,玩物丧志。
刘瑾明白,朱厚照越高兴,自己的官升得越快。为了稳固皇上对自己的宠幸,他做三件事:
1、让皇帝沉迷角色扮演。
朱厚照沉迷做富商的游戏,刘瑾就命人在宫中打造出街市的样子,让宫女扮做客人,一些太监做老板,陪着小皇帝过家家。久了,游戏不新鲜,刘瑾又让乐人扮做妓女在宫中开妓院,增加新游戏体验。朱厚照沉迷不可自拔。
前任皇帝临终前留下了一批忠臣,面对皇帝越来越离谱的行为,冒死直谏,要求严惩刘瑾。不等朱厚照下命令,刘瑾就立刻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老骨头一把的,朱厚照没忍心,终于还是放过刘瑾。
2、兴建豹房。
皇帝爱好打猎,刘瑾就用公款从外面搜集了大量的野生珍奇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就在皇宫中营建了一个大型的狩猎场。这其中就有豹子,还专门配备了驯兽师。当然,豹房也不止是豹房,还有其他奢靡享乐的作用不胜枚举,总之,让人流连忘返。
3、带皇帝寻花问柳。
朱厚照经常在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还要带回宫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朱厚照后来不满足于这些女子,还会在宫中寻找男宠,在刘瑾的催化下,好好的一个孩子养废了。
在这一系列操作猛如虎的条件下,刘瑾迅速飞升,成为了宦官品阶中的最高级——内官监掌印太监。
成为了大太监的刘瑾,仍不满足,他在这期间玩弄权势,已经将小皇帝彻底架空:
1、刘瑾收敛财产,利用权势,肆意贪污。根据史书记载刘瑾贪污的黄金多达万两,白银万余两,其他珍宝细软无法统计。
2、索贿无法无天。
刘瑾要求所有前来进京述职的官员必须要给自己上贡银子,否则见不到皇帝。穷的也要给几千两,官大的至少就要上万两。他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顺他者昌逆他者亡。
有一次会试,考场大门本来已经关闭了。刘瑾又托人递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50个给他银子的考生,要让考官将这些人录用。考官不敢得罪刘瑾,又不甘心让其他学子落榜,只得将录取人数扩招。当年中榜者多达人。
3、为了增加权势,刘瑾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上,又建立特务组织“内行厂”,监督官吏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大小官员稍有不从,无不遭打击迫害,甚至投狱冤死。
4、刘瑾为了排除异己,搜刮敛财,竟敢伪造圣旨抄家,屡次制造大案,民怨沸腾。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刘瑾的肆意妄为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世居甘肃的安化王朱寘鐇以刘瑾叛乱为名起兵谋反,明武宗情急之下重新启用大臣杨一清讨伐朱寘鐇,又派张永进行监军。
这两个人是个重要人物。
杨一清原本是个养马的,和刘瑾往日无怨素日无仇。但偏偏刘瑾非得要拉拢杨一清到自己的站队。杨一清耿直又瞧不起他一个宦官,拒绝与之为伍。刘瑾就一不做二不休几次三番想要弄死杨一清,可惜没整死。
杨一清恨透了刘瑾,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想要彻底扳倒他。
而张永更是值得一提。
武宗年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都是陪着皇帝不务正业的奸臣,而这张永就是八虎之一。但是张永属于良心还有一半的人,他眼看着刘瑾胡作非为,行事猖狂便心生不满,不愿与之为伍。刘瑾也察觉到了张永有异心。几次三番在武宗面前弹劾张永,想要将他踢出局。
张永当着皇帝的面和刘瑾大打出手,为此朱厚照特意出来讲和。二人积怨,张永也想将刘瑾取而代之。
于是,杨一清在押送叛军归来路上,拉拢张永和自己一起铲除刘瑾。并以功垂千古一名,诱惑他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继续为虎作伥就是遗臭万年,如果扳倒刘瑾,就能名垂青史。
这样一个不止改变命运,还能改变子孙后代的决定,张永是个聪明人,自然懂的权衡。
8月11日,张永在席间献上朱寘鐇申讨刘瑾的檄文,并揭露刘瑾17件违法之事,明武宗想起刘瑾陪伴自己的情谊万分不舍,只好装醉。
张永明白今天此事不成功,明日就是张永命丧之时,绝不能给刘瑾绝处逢生的机会。张永继续劝说皇帝:“刘瑾得了天下的话,陛下将置身于何地?”
明武宗本来认为刘瑾做了皇帝,他就更能随心所欲了。又不用处理政务,当家的还是自己人,怎么想都划算。张永这一番话总算是戳到了他的痛处,他才意识到,一山不容二虎,一个皇宫只有一个皇帝。
在自身利益受到巨大的危机时,明武宗终于对刘瑾动手了。
在搜查刘瑾的家中,据说查出了私制玉玺一枚,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总之武宗听说了玉玺,听说了衮袍八件,铠甲无数。其次,刘瑾经常用来给武宗扇风的扇子竟然藏有暗器,这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他想造反!
公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刘瑾被执行凌迟之刑。
千刀万剐,挫骨扬灰,行刑之惨烈不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