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韩民族新闻》日文版昨天(7月15日)发表一篇文章,以近乎夸耀的口气,完美地为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做了一次广告。
前几天,韩国《东亚日报》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已经“占据”韩国道路的情况做过类似的报道。
综合韩国媒体关于中国电动巴士的相关报道和文章,看得出中国电动巴士在韩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提高。
韩国今年上半年新上牌的辆电动巴士中,有辆(44.5%)是中国制造的。这一比例呈逐年攀升趋势,年仅为23.2%,年已经33.2%,今年上半年再次跨越。“‘中国制造’占据韩国电动公交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时代即将到来”,韩国一家汽车制造商负责人这样分析道。
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之所以在韩国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是价格和技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韩国现代汽车的电动巴士“Electricity”每辆售价约3.8亿韩元(约合万元人民币),而中国电动巴士价格大约便宜1/4。
如果算上韩国政府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补贴,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比韩国制造的便宜约1亿韩元(约合51万元人民币),这是价格上的明显优势。
不过,由于竞争不断加剧,价格上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中国电动巴士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在韩国市场依然很受欢迎。
中国电动巴士在韩国的畅销,与韩国汽车曾经对中国的大量出口,形成强烈反差。曾几何时,韩国汽车凭借性价比在中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张。年到年,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韩系品牌占比从4.7%下降到2.4%。截至年1月,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不足2%。
二是电池性能良好。电动巴士比的就是电池性能,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充一次电可以运行一整天,而韩国制造的电动巴士在行驶过程中还必须多次充电。目前韩国国内大型公交运输企业正通过直接进口方式引进中国电动公交车,未来中国电动巴士在韩国市场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巴士的电池容量超过千瓦时,而韩国现代汽车电动巴士ELECCITY的电池容量虽然标识为千瓦时,但实际能够使用的仅为标识的20%-30%,差距极大。
正因为中国制造的动力电池的强大优势,韩国起亚汽车已经决定在其国内出售的新型电动跨界SUV车型“NiroEV”中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这是起亚首次在本土市场车型中采用中国制造的电池。韩国电池行业担心,以此为开端,中国电池可能会正式进军韩国。
三是使用便捷。中国制造的巴士仅需在深夜充电一次,即可满足全天的运行动力需求,而韩国制造的巴士白天也需要多次充电。
另外,由于韩国的电费政策导向,在白天充电还需要缴纳更高的电费。比如韩国首都首尔,深夜的充电费用为每千瓦时50-韩元,但白天的充电费用超过韩元。
鉴于这些背景和现实,韩国制造商也多次呼吁政府加大补贴力度。但韩国专家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技术水平,竞争力不提高,提供再多的政府补贴也没有实际意义。
俗话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