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何丽娜张冰清郑琪通讯员陈佳琦
杭城难得的大雪让大家又惊又喜,雪中西湖、各式雪人刷爆了朋友圈,医院的急诊科、骨科医生朋友圈里,主题只有一个:忙。
自从上周四开始降雪之后,每天都有人因为摔伤、医院,钱江晚报记者统计了杭州市区8家省、医院,罗列出了一组杭州“雪天”摔跤不完全统计。
8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从1月25日到1月29日,5天时间里共有医院,其中的骨折病人有人。
从年龄上区分,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据了半壁江山,有48.7%,这和“老人易摔伤”的传统印象不符,“医院收治的情况看,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美齐说,“看来老人冬天还是蛮注意防护的,尽量不出门,年轻人在外面活动多,受伤概率也高。”
再从摔倒地点看,前三位分别是小区、电瓶车、人行道。
摔倒时间上,上周四以及上周六是病人数最多两天,前者是第一天下雪,周六是雪后第一个休息日,大家对大雪的期盼在这两天释放了出来。
12点之前占了69%,看来上午出门时大家的警惕性更低,更容易滑倒。
哪些地方最容易被摔坏?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摔伤部位截然不同。
5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最易受伤、骨折的是手腕、脚腕、肩部,对于老年人们,股骨、腰椎、髋部最容易受伤。
在钱江晚报记者的统计中,最意外的数据要数医院的急诊科了,“5天里有16人摔伤,不过只有1位骨折的。”急诊科护士长说,医院原本已经做好了全力抢救大量病人的准备,毕竟到景区看雪时,有了摔伤第一时间都会送到这里,可从数据上看,到景区赏雪的人们保护意识很强,即便摔倒了也并不严重。
受伤的为什么是这些部位?
浙江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李奇告诉钱报记者,年轻人反应比较灵敏,快摔倒时会本能地伸出手去撑,所以手腕骨折的比较多,占了一半以上。而老年人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摔倒在地,所以腰椎、股骨骨折的较多。
医院外科值班医生黄哲华说,手腕和脚腕的肉比较少,摔倒着地时对骨头的冲击力大。言下之意,这时候肉肉对骨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年轻人的伤势也相对较轻,但腕部骨折大多在门诊就处理掉了,不需要住院。
老年人则没这么幸运了,黄哲华说:“老人家骨质疏松问题突出,一摔以后就容易骨折,周六当天确诊的5位骨折病人中4位是老人,包括手腕、尾椎、腰椎等,病症都相对严重。”
年轻人手腕骨折后,可以用没有受伤的手将受伤的手托到前胸,医院就诊;老年人摔倒后如果觉得腰疼,不要站和坐,而是要保持平卧,医院。必要时,可以打急救电话求助。
李奇提醒大家,衣服可以穿得厚一点,摔倒的瞬间可以顺势稍微滚动一下,这样都能增加缓冲,减少伤害。他说,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加强锻炼,增强骨骼的韧性,平时很少见到“肌肉男”医院就诊的。
企鹅步防滑?不靠谱!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杭州的冰冻天还将持续数天,防滑防摔依然是接下来出行的重点。网上热传一说法——模仿企鹅走路可以防摔倒,好多网友脑补那画面都觉得太好笑,所幸钱报记者咨询了专家说是这法子不可行,大家也就不用去学了。
“重心偏低、整个脚掌同时着地等都是企鹅走路比较稳的原因,但这些与人类平时的走路步态和习惯不太一样,要是刻意去改变,用自己不喜欢的步态走路反而更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出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肌肉和关节僵硬,灵活性下降容易摔倒受伤。”医院骨伤科主任费骏说。
如果非要出门的话,建议穿鞋底比较软且防滑的鞋子,遇上台阶及有水坑结冰的地方要尽量避开,走路时步子小一点,慢一点,老年人拄个拐杖会更好。另外还要特别提醒年轻人,走路别玩手机、打电话,不注意路面情况很容易发生意外,骑车也要适当减速,路面滑急刹车很容易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