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兰建平。 鲁统磊摄
中新网衢州12月23日电(记者张斌)“年对于浙江民营企业来说,即是‘淬炼’,也是‘萃取’。每次危机,都是浙江企业‘淬炼’‘萃取’的过程。真正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及管理制度的民营企业,才能在一次次‘淬炼’中成就‘百年老店’。那些机遇型、投机型,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变革环境中终将被淘汰。”
23日,在浙江江山举行的浙商“双循环”发展江山峰会期间,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兰建平围绕今年该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话题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特殊之年:整体智治助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强省。民营经济始终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
今年1月,《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在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并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来说,这一条例超过以往政策的指引作用,以省级立法形式更加确认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给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兰建平说。
天有不测风云。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浙江民营经济经受了史上罕见的考验。疫情之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更明显,资金链、供应链、市场销售等都受到影响。
兰建平说,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外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极其恶劣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浙江这种高外向度的省份影响很大。内部,浙江产业结构基础起点比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疫情之下,用工困难,复工复产面临挑战。
他观察到,在上述背景下,浙江及时出台系列文件,将“六稳”“六保”落实到企业。这其中,数字经济强省——浙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势被尽数发挥。
比如,继全国首创“健康码”后,为精准服务企业,浙江再率全国之先推出“企业码”。“企业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