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西奥电梯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图②杭州余杭区老板电器智能制造信息指挥中心。(资料图片)
图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仿真机器人与参观者互动。丁继敏摄
编者按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红船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浙江人民不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超过80%,温州的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浙江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走在时代前列的浙江,还将继续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的浙江元素、浙江经验、浙江案例。
杭州:迈向“数字经济第一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杭州把握重大产业机遇,以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催生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杭州提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为主要路径,力争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当好先锋。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定位为“综合性工业城市”,杭钢、杭氧、杭汽轮、杭棉等工业企业快速兴起。世纪之交,自然资源受限、转型升级艰难、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倒逼杭州寻找发展新支点。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数字经济迅速成为杭州的新名片。核心产业中,信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增加值超千亿元;余家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互联网”指数在全国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位,两化融合发展指数94.8,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5.3%,增长15.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
如今,杭州余杭区已是“浙江经济第一区”,数字经济就是余杭实现“弯道超车”的“金钥匙”。
年,阿里巴巴落户余杭。目前,淘宝网、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分别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产业电商和网上支付平台。成立10年的阿里云,在全球18个地域开放45个可用区,用户总数突破万人,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要实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效应,还需在培育和激发创新能力方面更进一步。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的重大平台,目前已部署实施20余项重大自主科研项目。阿里达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目前已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近20项世界第一,多项研究成果落地。自主研发的AI芯片(Ali-NPU),性能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第一个提出“城市大脑”、第一座“移动支付之城”、第一个试水5G车联网、第一个自主研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第一个提出“企业上云”、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落地……一系列举措,让杭州成为创新创业逐梦之地。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一。
在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杭州的新制造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也同步迭代升级。
年“双11”,阿里巴巴天猫的单日成交额达亿元,同比增长27%。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买全球、卖全球”变得更快、更好、更便捷。
余杭西奥电梯车间内,数条生产线依次排开,机器人左右开弓装卸材料、切割钢板、组装零件。企业还将上万个零部件的库存、运输节点、到达时间等建立了数据库,提升了50%以上生产效率,减少30%的操作人员,实现了产品零库存。
深耕厨电领域40年的老板电器,建成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物流、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春风动力”建成智能制造指挥中心,生成订单后系统能够自动安排生产计划;在艺尚小镇,服装生产加工流程历经变革,实现服装设计师从“云端”物色,从“面料公共图书馆”挑选原料,订单从APP平台“抢单”,生产则由“共享车间”完成。
年,杭州市完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台,实施“上云”企业4万余家,开展工厂物联网试点项目个。
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杭州为浙江全省输出70%以上智能制造工程服务能力,智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
正如周江勇所说,“数字”之于杭州,既是一个个不懈追求、不断续写的创新故事,也是一段段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传奇;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源泉。
温州:树起民营经济新标杆
温州民营经济贡献温州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占90%以上。温州民营经济的分量和成色由此可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13亿元到去年的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3亿元到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去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继续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闯关探路”。
如何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认为,温州要抓住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实事、创新业,先行先试,实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彩蝶变。
今年3月,温州民营经济学院揭牌,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同在屋檐下学习”。这一开先河之举,旨在助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中实现蝶变。
同时,温州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民营企业家“新时代讲习团”,率先出台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意见,率先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出台实施“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率先推出“三清单一承诺”制度,推动形成“办事不求人”的新风尚。“在温州,民营企业家与市委书记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