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翁同龢如何记载二哥被参劾其父得知总督被杀
TUhjnbcbe - 2024/10/16 17:22:00

我已经很明确地说“李鸿章代笔一说”并不可信(参见翁李有私仇才刁难北洋海军?二人无私怨,兄长之死早化作云烟一文),那么,我们就应该看看“当事一方”的翁同龢家族怎么说的。其实,对于“参劾人”“代笔人”翁家是有自己看法的。

翁同龢应该恨谁?

就算李鸿章真的是“代笔”,也没有恨秘书不恨主使者的道理。因为,“两宫一王”地袒护,翁同书的狱中生活并不惨。

许多人在谈论翁同书被参劾一案时,总是忽略翁家人的情况,并衍生了许多谣言。例如翁同书被杀了,其实翁同书没有被杀,年被参劾;年戍新疆;年留在都兴阿甘肃军营效力,因花马池战捷,赐四品顶戴。不久,官复原职。年,病逝,清廷赏谥号文勤。

曾国藩文正、左宗棠文襄、李鸿章文忠,翁同书是文勤。

构造瓮李私仇的目的无非是加重瓮李之间的嫌隙,但斗争目标显然找错了对象!

从《翁同龢日记》看,面对翁同书被弹劾一事儿,翁家是如何应对的

曾国藩在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年2月8日)上奏清廷,参劾翁同书。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兄弟翁同龢都任京官,翁心存正入直弘德殿,成为同治的帝师,风光无限。翁同龢在北京的生活也不错。但他对于三哥被抓也是蒙在鼓里。

正月廿六日(2月24日),翁同龢接到家书才知“三兄为曾国藩所劾,有旨拿问,交王大臣议罪。”

那么,翁同书在家中何种表现呢?“饭罢疾驰,申初抵家,三兄谈笑自若,但言局外人不知其难耳。杨滨石、朱茗生、徐季和来。傍晚北城兵马司指挥张鸿来,持刑部安徽司票,令即日赴部。”

翁同龢见三哥被捕,也是立即四处寻求朋友打听怎么回事儿。

第二天,翁心存的同僚、晚辈等多人便跑到翁家问询。

到了上班时间,翁同龢、与侄儿陪着翁同书来到刑部。经过手续被监在狱中。按照我们常理认为,监狱必然是脏臭阴森,但很显然,翁同书没有遇到这类待遇。

收押翁同书的地方,按照翁同龢的说法就是“北监东向小院,南房两间,尚洁,晤提牢姚子祥,司狱郭姓(号春漪)。伊姓。”

对翁同书地安排早就安排好了。更何况翁心存和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谁也要给他面子儿。

慈禧为什么要对翁同书进行惩治?翁家早有心理准备,处罚结果心中有数

为了清廷的江山,慈禧只能倾向曾国藩,把翁同书赶下台。但根本没有杀他的意思,对于这一点翁家是有心理准备的。

首先,翁心存是“两宫一王”的心腹。

因为翁心存与肃顺的矛盾,为此还曾被踢出过军机处,政治上受到重大打击。因此,翁心存是坚定的反“肃顺派”。但曾国藩却是肃顺力主提拔的人。

慈禧的心向着谁,不言自明。但为了江山,不喜欢也得喜欢。

其次,因为剿灭太平军主要靠曾国藩。

为了江山,曾国藩不是想打倒翁同书要安徽巡抚吗?那就随了你的半个心愿——翁同书你不是看着黑眼嘛,那好就随你的心愿,但安徽巡抚还得是我的人!慈禧的手法儿很老道。

通过翁同龢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翁心存、翁同龢都在京,同僚、朋友甚多,因此,翁同书监牢生活还是不错的。

到二月初六(3月6日),基本判决已定。翁同龢在日记中如此记载:初六日(3月6日)晴朗。己是日王大臣等议上罪名,比照“统兵将帅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袭,以致失陷城寨者斩监候”律,拟折监候,执法者欲如是周内,真无如何矣。夜得修伯书,知依原议。

曾国藩在到年的权力确实很大

挺谁谁有利,劾谁谁倒霉。翁家虽有底但看到何桂清被杀,也被吓出一声冷汗。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翁家不用担心翁同书死了。

“斩监候”在非“权力斗争”“皇帝震怒”等情况下基本是死不了的。“斩监候”无非就是“掩人耳目”,基本上就是“拿钱找人”而已。

3月15日,他的母亲腰痛开始。这算是家人的问题,自此翁同书也从日记中消失了。直到11月1日,翁同书在翁同龢的日记中出现了,翁同书经常在西华门的家中款待他。翁同龢与之吃吃饭、谈谈天、鉴赏一些书画等。

看似平淡不惊,到了12月份风云突变!

12月17日,前两江总督何桂清判处“斩立决”的决定已经被“勾红”。21日,曾国藩监斩、何桂清被弃市。

何桂清是什么人呢?

何桂清生于年,昆明人,被杀前曾任两江总督。年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年夏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年,曾与桂良等人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未完待续!

翁同龢和李鸿章并无私仇:曾国藩杀总督贬巡抚,代笔作用不大

中国崛起,必须要去除李鸿章式思维

李鸿章12年的老下属竟帮左宗棠说话:越是亲近者越知道问题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翁同龢如何记载二哥被参劾其父得知总督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