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贞元年间,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与王叔文交好,而王叔文是太子李诵的红人。德宗病逝以后,太子即位,是为顺宗。王叔文也随之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他结交太监王伾,大量启用集团中的成员,着手进行改革。刘禹锡、柳宗元是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可是王叔文当政时间很短,顺宗病危,太子即位,王叔文等人遭到贬斥。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呈异等八人遭到外放,分任西南偏远地区的司马,史称“八司马”。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歌,与他们的贬斥密切相关。柳宗元是散文大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风淡薄,与韦应物相近,并称“韦柳”。刘禹锡的诗名超过了柳宗元,被白居易赞为“诗豪”。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诗歌写了一种忙里偷闲的意趣,可是这种难得的闲适,却依然笼罩着一层云翳。“适”“偶”二字,正好说出了诗人的真实心境。这是一首五言古体,共六句,用了三个仄声韵,被称为三韵五古,也叫五言短古。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感情非常好,柳宗元曾担心他被外放太远,主动上书要求交换,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朗州司马任上召回,朝廷本想启用他为省郎,可是他却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的诗,讽刺执政,于是又被外放。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十几年之后,刘禹锡被召回,任主客郎中,可是他又写了一首《重游玄都观》,激怒执政,再次被外放。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充分吸取了民歌的养分,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底层人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踏歌词》等。
刘禹锡的七古,结构精工,骨肉停匀。瞿蜕园称赞为“刘禹锡的诗,精工的往往犹在白居易”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山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踏歌词》刘禹锡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