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三国人物,他就是小霸王孙策孙伯符。他是少年英才。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后人经常忽略,那就是驭人能力,他表面看是一个类似江东霸王的战将,但是他在文治方面的才能是江东霸王所不能比的。他懂得重用战将,但是更重用贤臣,甚至在孙策孙伯符那里,贤臣的地位比战将更高,而且他个人还非常礼贤下士。孙策孙伯符礼贤下,把打下的城池都会交给贤臣来治理,这是孙策孙伯符非常难得的一个优点。
也正因此,孙策孙伯符的江东创业时间非常短暂,但非常成功。从他17岁父亲孙坚孙文台去世,暂投袁术袁公路的时候,孙策孙伯符就发现袁术袁公路不是雄主,便有自立的想法,但他不晓得怎么做,于是他诚恳而且多次的去请教当时的扬州第一名士张纮张子纲,一开始张纮张子纲不愿跟孙策孙伯符交心谈论天下事,但是后来被孙策孙伯符的诚意和谦虚感动。
于是,孙策孙伯符就在张纮张子纲的谋划之下,前后筹备了大约2-3年的时间,到了公元年的时候,孙策孙伯符从袁术袁公路那里找了一个机会离开了。但是在演义中更为精彩,即孙策孙伯符以父亲孙坚孙文台用命换来的传国玉玺送给袁术袁公路,然后从袁术袁公路那里把父亲的旧部黄盖、程普等猛将换走。孙策孙伯符到江东的时候,身边的人马仅千余人,但是,就这样,孙策孙伯符开启了江东大业很成功,到公元年,占据江东六郡,江东完成了一统。从孙策孙伯符谋划到正式开始行动,实际是6年时间。从发家的时间效率上来看,三国绝对没有人比他更强了。
而孙策孙伯符年纪太轻,取得的成就足以傲视三国。成功太快太突然,也结下许多仇家,仇家的仇恨没有消化。
在公元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官渡之战的爆发,而对决的双方则是强大的袁本初势力和弱小的曹操曹孟德势力。第二件大事是孙策孙伯符遇刺。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都大反转。强大的袁本初没有打过弱小的曹操曹孟德,而准备充足的孙策孙伯符意气风发,却没有实现愿望,因为他去山中打猎,被许贡门客射中自己英俊的脸庞,回去之后内伤外伤并发然后,亡了。
孙策孙伯符说的两句遗言,即:“行军打仗犹豫不决的时候就问公瑾,布政施政犹豫不决的时候就问子布。”
江东两大柱石。孙策孙伯符出外作战,公瑾基本同行,而孙策孙伯符把攻下来的城池则交给子布来管理,实际上看史书我们发现,子布在孙策孙伯符时期,其地位非常显贵,不但有管理政务的权利,还有管理军队的权利。
但孙权孙仲谋继位之后,表面上看他还是重用了公瑾和子布,但是我们通过孙权孙仲谋后来的表现去分析就发现,孙权孙仲谋之所用还用哥哥孙策孙伯符留下来的人是无奈之举,而且孙权孙仲谋在使用这两人的时候其潜意识中,充满了防范之心。所以孙权孙仲谋和孙策孙伯符的驭人能力和胸怀可见一斑了。
除了公瑾,还有子布,孙策孙伯符让孙权孙仲谋“内事不决问子布”,但是孙权孙仲谋倒好,在做了吴王之后,要设立丞相,朝中大臣都认为子布是最佳人选,但是孙权孙仲谋竟然因为子布说话太刚直,不拍他的马屁,竟然两次都拒绝了。要知道,子布在江东的地位和影响力之大,王朗说过一句话是“子布乃江东之望”。孙权孙仲谋若能善用子布,他后期的朝局大概不会那么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