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首批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现将部分入选作品依次以荐书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不老》
作者:叶弥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7月
ISBN:-7---7
小说的现实主义和梦想
文/叶弥
现实主义对小说来讲是个危险的词。从一般的角度来讲,只要号称是现实主义的小说,都会让人拿来与现实比较,看它是否忠诚于现实。但作家笔下的现实也许与读者看到的现实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不应该成为分歧和对立的种子,而应成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真正交流,就如两条活泛的流水一样互相流通。正是这部分不一样的内容成为了小说的意义,或者作家正努力使之成为小说的意义。
那么什么才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不一样”呢?
毋庸讳言,放眼当今中国,文学艺术已走入高雅殿堂,但为什么走入殿堂后反而显得捉襟见肘呢?虽也喊着现实主义,但与现实越来越隔阂。举一些地方戏的例子来说,以前的地方戏,都要“跑码头”。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巡回演出。但它与现在的巡回演出不是一回事,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地方上的行政机构罩着,也没有同行相助。去的时候灰溜溜的,一身寒酸。如果演得成功了,那就一身闪光地出来。
看客、听众为王。他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满足了,你的戏就成功了。这就是现实,哪怕你演的是古人,或者不存在的牛鬼蛇神。演员和看客听众之间互相靠拢,达到审美的高度一致。这个时候的你,是抚慰心灵者。还有另一种成功的途径,就是你的戏出于你对时代的精确把握和热情展现,你的认知虽然出乎看客、听众的意料之外,但你在舞台上的真诚还是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这个时候的你,是传播真理者。
但有时候,在文学艺术面前,看客和听众成为了需要被教育和塑造的一方。也许文学艺术认为大众的趣味和道德标准都要在看戏和看书中才能提高,那么这种“不一样”的差距就是对立的,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贴近生活,照顾观众和读者的感受成为了“迎合”“妥协”“谄媚”。甚至于认为观众和读者永远是要你去打动的一方,这是文学艺术神圣的使命。
很多时候,在文学这边,你会看到奇怪的现象。有些作家一味追求用来解释文本的概念,他们迷失在一些漂亮的词语里,如“国家、民族、责任、道义……”或是“叛逆、失落、迷茫、抵抗、阴影……”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它们看似与现实密切相关,但因为迷失而导致片面,其实无法用这些词抵达现实主义的内核。
现实主义的文学有一个最大的内核,就是梦想。现实主义最终的路径是通向梦想。人类取得的各种成就,与梦想是分不开的。从梦想可以再次出发到现实之中,用梦想改变现实是人类的重要本能之一。
我在《不老》中写了一件事,女主角孔燕妮因为不满意某一次警车开道的噪声,头脑发热,把那辆警车拦了下来。然后她就被带到公安局去了,在公安局里待了一夜。第二天,她的男朋友俞华南去公安局领她出来,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
俞华南一见孔燕妮就说:“你的行为很奇怪。非常奇怪。这是一个大问题,你昨天夜里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孔燕妮说:“我想过了。我是有点奇怪。”
“不仅仅是奇怪,还暴露了你个性上的弱点。”
“什么弱点?”
“你想要的是世界一片净土,这是一种荒唐的理想主义。我们吃了理想主义很多亏了。只要有人,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有你幻想中的净土。”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许多让人不明白的事。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任何地方。如实描写这样的事,就是现实主义,但现实主义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梦想的内核。这是超越现实主义的,是现实主义的精神所在,是现实主义的灵魂。
我在《不老》里面写的这个细节,俞华南批评孔燕妮,不是为了否定她,而是为她担忧。这个担忧如瀑布一样,从时间的悬崖上飞流直下三千尺,冲进我眼前的生活。
这就是小说的现实主义的一种,包含着危机,因为许多事情一有现实的影子,就周而复始,不停地轮回。似乎轮回才是唯一的路径。这种局面使我怀疑,现实已在,梦想何来?这时候的我愿意放弃一些执念,哪怕迷失在一些漂亮的词语中也好。
苏州的灵岩山上有一块颇像乌龟的大灵石,头朝着太湖方向,名叫“乌龟望太湖”。它就这样望着太湖,几千年下来,太湖始终映照在它的眼里,却总是那么远。莫非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就是这么远?看得见,摸不到。
大约十年前,我每个星期要去灵岩山爬一到两次山。“乌龟望太湖”在我必经的路上。每次看到这块大石头,总是让我又气又恼又难过,后来为了不再见到这块痴心的石头,我就不去爬灵岩山了。过了一阵子,我梦见了这块石头,它变成了真正的乌龟,慢慢爬向太湖。当我从这个孩童式的梦中醒来时,我丝毫没有谴责我的幼稚可笑,反而长长松了一口气,谁说梦中复活的石头没有价值?我记得在梦中看到石乌龟迈开腿的一刹那,我的灵魂一下子被它点燃了。我认识了什么是点燃,我会牢记这种点燃,有生之年我会寻找这种被点燃的感觉。
梦想的特质就是奇迹。一滴水永远会梦想着进入大海,这是一滴水的本能。因为没有真正进入大海,一滴水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的。进入大海,这滴水才会明白,水的世界有多大,它如何融合、求存。
奇迹到处都存在。譬如地球上的水。地球以前是不毛之地,在地球的岩石期,彗星每天都撞击地球,使地球变得灼热无比。彗星带来的冰晶变成笼罩在地球上方的水汽。猜想那时候地球的梦想应该是和平与清凉吧。后来有一天,地球的梦想实现了,彗星不知道为什么不撞地球了。然后地球开始冷却,水汽变成暴雨落下成为海洋,使地球成为太阳系里唯一蓝色的星球并且孕育人类。
小说自带着理想主义,本身就是奇迹。或者说,人类本身就是奇迹,所以我们会不断地梦想,让梦想成为奇迹。
来源:《文艺报》年9月16日第3版
作者简介
叶弥
叶弥,本名周洁,苏州人。年出生。年正式开始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流图卷》《美哉少年》,中篇小说《成长如蜕》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译至英、美、法、日、俄、德、韩等国,短篇小说《天鹅绒》被姜文改编成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现居苏州太湖边。
1END
1相关阅读:
荐书林白《北流》:就这样置身其中荐书
王凯《上尉的四季》:重返遥远的连队荐书
刘大先《贞下起元:当代、文学及其话语》:当代文学如何自处荐书
刘亮程《本巴》:当时间还有足够的时间荐书
安宁《草原十年》:它们无足轻重,又闪烁光芒荐书
潘向黎《上海爱情浮世绘》: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荐书
杨献平《沙漠的巴丹吉林》: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命运荐书
何向阳《被选中的人》:一个词的重量荐书
牛红旗《凉山策》:以图像组建“凉山史诗”荐书
苏沧桑《遇见树》:遇见万物,遇见自己荐书
万宁《城堡之外》:静静地,坐在黄昏里荐书
李一鸣《在路上》:人生“行旅”、精神“逆旅”与生命“苦旅”中的文学美玉荐书
徐坤《春天奏鸣曲》:盛世华章荐书
葛亮《燕食记》:食啲乜?荐书
庞洁《诗面庞》:只有少数人是深情的幸存荐书
王华《大娄山》:土生土长的故事荐书
吴佳骏《小魂灵》《小街景》《小卜辞》:我与“微尘三部曲”荐书
萧耳《鹊桥仙》:江南尺度何所拟荐书
鲍坚《正是看花时节》:都是真心话荐书
厚圃《拖神》:唤醒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神性”荐书
黄德海《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试图成为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荐书
李云雷《沉默的人》:从生活中自然生长的创作荐书
张莉《望云而行: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小说里的新词与旧词荐书
贾志红《人在非洲》:我想在这里当一棵树荐书
牛庆国《持灯者》:诗歌是一条河流荐书
王方晨《凤栖梧》:短篇小说的大作为荐书
付秀莹《野望》:“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荐书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融入革命者身姿和灵魂的千里江山荐书
艾伟《镜中》: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荐书
鲁敏《金色河流》:这条河来自南方荐书
《血脉之河的上游》:对故土乡亲的深挚感情是乡村书写中“关键的关键”荐书
哲贵《仙境》:寻访仙境之旅荐书
江子《回乡记》:当乡村面目日渐模糊荐书
北乔《远道而来》:一切都可以肩并肩手挽手荐书
《百年中国新诗编年》:原典集成、述而有作,一览中国新诗百年历程荐书
周洁茹《美丽阁》:她们还是要出发荐书
《且来花里听笙歌》: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荐书
金铃子《例外》:诗歌之道荐书
周瑄璞《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把故乡作为方法荐书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
编辑:刘雅
二审:王杨
三审: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