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下榻在江山金陵大酒店,仰望高楼,思绪飘忽无际地联想起《金陵旧梦》中的南京。此金陵当然非彼金陵,这里是浙江省江山市,酒店位于须江之畔。
酒店走进客房,第一时间下意识地拉开窗帘,果真有一幅原汁原味美妙的山水画呈现在眼前,在银练似的江面上,犹如五色花般的秋树衬托着灰褐色的公路桥,桥上跑着欢腾的大卡车、小汽车和公交车,桥的北面有两山对峙,山上各有一支塔,一支秀气,一支壮实。
塔与桥感谢万能的互联网,上网就能查到,这座桥叫迎宾大桥,总投资多万元,全长.5米,主桥长米,采用上承式系杆葵拱结构,葵花拱型结构新颖,桥式舒展优美,与周边环境相配着很和谐。
这两座塔是江山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地人称其为夫妻塔。位于东岸的百祜塔,山高塔壮,堪称雄塔;而隔江相峙的凝秀塔,地势略低塔身修长,便是雌塔。百祜塔建得早,大约吴越时期置江山县治即创建,为七级六面楼阁式砖塔,塔高24米。明隆庆年间知县余一龙重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二十六年()知县李玉典重建。凝秀塔意为集万物之秀而名,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知县堵维恒建。清道光廿六年()知县李玉典在原址重建此塔,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高约30米。
双塔这两座塔稳坐须江两岸,正处江山界入口,自古就有镇锁江水以兴文运之意。古代人们崇尚文昌星,又重视读书人的功名,为兴文运而建文昌塔。就象我们仙居福应山上建塔一样,朱熹来仙时建议建塔以镇昌文运。而须江双塔旧时另一作用是作水运的航标,只要驶过双塔,便进入江山港了。
当地人说,但凡河流拐弯处都有传说,这里河流自南往北蜿蜒至双塔,拐了个弯向东而去,就衍生了夫妻塔的故事,据说每到晚间夫妻双宿,船只就无法通过。这有谑笑的成分,也有可能古人照明设备不足,来往船只多,又逢拐弯,晚上会迷失航向,故有此传说。
检察院第二天拂晓,我往江边走,马路拐弯处,江山市人民检察院的大楼威武雄壮地矗立在那里,门前一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江边河堤上有一条长长的赭红色塑胶绿道在脚下延伸,许多居民在走路早锻炼或慢跑。
绿道站在江堤上向北看,迎宾大桥的路灯还亮着,须江双塔在晨曦中展露出优美的姿容,山托着塔,塔陪伴着江,山水塔互相映衬,谁也离不开谁,共同迎接着美好的新一天。
拦河坝江面小堤不能前行了,返身往南走,一条高高的拦河坝东西走向拦截了江水,这样一拦,就是一个休止符,水运兴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啦。
水坝南登上与坝面等高的堤岸,只见坝南江面比上游还宽广,再往南又是一座贯穿东西的城北大桥。心想,此桥看看近,走走远,过桥看看可能时间不够,因为早饭后就要离开江山市了,应该及时回酒店。
须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脉文化也能孕育、造就一方山水,流传下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