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江山代有人才出,能与诗仙李白传奇一生相提
TUhjnbcbe - 2024/12/16 18:55:00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212/e6urrwu.html

李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绝对是个大神级别的人物,除了诗作意境或磅礴大气,或豪迈奔腾、或自然空灵、或有时清新飘逸……李白一生漂泊的传奇经历更是为他的诗作增色不少。他是诗人更是侠客,是隐者也是幕客;一生追求光明,也行走于灰暗;以天生我才自诩,却潦倒山野湖泊;渴望金戈铁马一展寥廓,而屡遭打压排挤一生冷落……。李白的成就和传奇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南宋也有一位文坛巨匠,其传奇经历堪与李白比肩,神奇而近乎诡异。此人不是陆游、也不是岳飞、更不是李清照,而是李清照的同乡,出生于山东历城的辛弃疾。

诗仙李白

试想一下,中国历史上除了李白,辛弃疾之外能文能武,胆略超群,侠肝义胆,时而纵笔挥毫,引吭高歌;时而月黑风高,率一纵健儿夜闯敌营;时而游走于朝野之间,时而悠游于山野之外的传奇人物,还有谁呢?

辛弃疾

这样的人才几百年也未必出一个,没有谁能像辛弃疾除了写得一手好词,还集文学、政治、军事,书法、侠客、隐者于一身,堪称传奇式的人物。下面将其一生成就归纳总结如下。

辛弃疾作《永遇乐北国亭怀古》

一、词曲文学的艺术成就豪迈高远。辛弃疾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词作成就,思想内容之广阔,甚至超越同时代苏词,更接近与李白的无拘无束,浑然忘我之境地。更被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认为真正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因为辛弃疾一生致力于北伐收复中原而奔走,作为一位北方遗民子弟,起义者,驰骋沙场的将军。辛弃疾亲身经历了中原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的“离乱”生活。他青年时期曾戎马倥匆,参与了耿京领导的北方遗民的起义军,横刀立马与金兵浴血奋战,所以他的词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实大而盛宏,这方面恐怕连陆游都望尘莫及。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国学经典古诗词大全集淘宝¥2.5购买

二、杰出的军事才干以及过人的胆略。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民众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时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竟然也召集了二千余众,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官。当金兵爆发内部矛盾导致金主完颜亮内讧中被杀,金军北撤时,辛弃疾判断,这是一举收复北方失地的大好时机。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其完成使命归来途中,耳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亲率领五十多骑,夜袭敌营,将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率军智擒叛贼

古往今来,只带几十轻骑便敢直捣虎穴,实施斩首行动,恐怕只有西汉名将霍去病有类似的壮举,然而,纵然霍去病当年最少也是带足精锐骑兵,人员装备远胜于辛弃疾。因此在现代人看来,辛弃疾这一战例简直不可思议,难度指数是五星级的,比霍去病还猛。这一战例,开创了中国古代特种作战的先例。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辛弃疾除了拥有足够的勇略胆识,还有他高超的武艺以及一帮训练有素的骑兵精锐。人数虽然少,但是精干、隐蔽、战斗力超强。所以,能够成功深入敌营成功擒拿叛将。其战术形式与现代战争中的特种战法达到惊人相似。辛弃疾之勇悍与”果断,顷刻间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宋高宗于是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年仅二十五岁。

三、北伐无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辛弃疾壮志难酬

辛弃疾当初聚集众人,加入义军,北击金人,南归故国,满心希望能够得到南宋朝廷的大力支持,随北伐征讨大军一举收复中原。然而,南归数年方知北伐一事皆为泡影,让他心中倍感沮丧。殊不知,在他孩童时期,抗金名将岳飞正因为力主北伐,而被南宋当局枉杀。而此时此刻他也面临几乎相同的命运。在朝廷内备受打压和排挤,一个从四品龙图阁待制的虚职还是死后追封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南宋朝廷中北伐抗金的呼声也越来越弱,此时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宋高宗赵构不是不知道,北方中原遗民抗金呼声很高,南方军民渡江杀敌的决心也很大。哪怕岳飞死了,能够抗金打到中原的将领还是有的。但这一切和他赵构本人似乎无关。因为,将领们率军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帝不符合他的政治利益。尽管当初,赵构作为康王的时候,曾经在死气沉沉的朝堂中挺身而出,甘愿冒死前往金国担当大宋人质。但今天,他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当年,他好歹也是个王爷,可因为出身低微,不仅父兄瞧不起他,平日里连大臣们都不愿搭理他。赵构受尽了白眼,他要为自己争一口气。那时,他需要挣表现,表忠诚为自己捞取政治利益。

康王赵构

而如今的他,贵为南宋小朝廷的最高统治者,夺取最高权力目的已经达到。他当然犯不着冒这个险。难道还真要将那两个烫手的“山芋”(宋徽宗、宋钦宗)弄回来吗?傻子才这样干。别看南宋朝廷地方小,赵构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好死不如赖活着。让他心烦意乱的是这些臣子不识趣,讲什么爱国情怀非要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如果二帝真回来了,将他赵构置于何地呢?这帮臣子可真是不让人省心啊。杀掉岳飞父子后,赵构耳根清净了许多。偶尔,也有不识时务的大臣提起北伐之事。于是,他就天天装糊涂,任你主战派臣子喊破喉咙,“北伐”,“北伐”,他就当没听见。辛弃疾更是“北归”之臣,哪里知晓其中玄机。枉自盼望了这么多年,不被问罪已经很幸运了。有赵构这样的皇帝,辛弃疾的北伐愿望自然也就彻底泡汤了。

四、壮烈激怀,抗金受挫、隐归山林

辛弃疾书法

就在宋高宗赵构死后不久,好不容易等到宋孝宗继位,皇帝开始囔囔着要北伐。辛弃疾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写下《美芹十论》、《九议》等主战建议文章。没想到除了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章被朝野上下一致称赞外,没有任何动静。敢情皇帝也就是说说而已。一众朝臣们,安享富贵早已习惯了,哪里还有与金人拼命的勇气。辛弃疾的主战思想当然被搁置一边。不久,宋孝宗打发他去江西、湖南等地担任安抚使。但是,辛弃疾仍然不忘收复故土之愿望。

辛弃疾书法

公元年农历的11月,由于与当朝主和派大臣政见难以相合,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退隐山林。在江西上饶隐居二十年期间写下脍炙人口的《清平乐·村居》以及《水调歌头·盟鸥》等词作。嘉泰三年(公元年),时年六十岁的辛弃疾再次被主张北伐的韩侂胄等人起用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然而,对收复故土的急迫愿望未能实现,以及主战人士的率意用兵,让辛弃疾忧愤不已,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豪迈篇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禧三年公元(年)秋,农历9月初,一代传奇人物辛弃疾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病逝在家中。

单选

辛弃疾跟李白相比,谁的人生更具有传奇色彩?

李白辛弃疾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山代有人才出,能与诗仙李白传奇一生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