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首诗尽述盛唐之前的文学史,李白古风
TUhjnbcbe - 2024/12/31 19:25:00
白癜风的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文章之道当是韩愈所说的“修其辞以明其道”,当是周敦颐主张的“文以载道”。中国诗歌自汉魏之后,逐渐失去清正雅音,正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陈子昂所说的“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意思是自汉魏到大唐这五百年的时间里,诗歌文章的风骨没有被很好的传承,而是落入了逶迤颓靡的窠臼。

初唐时期,以陈子昂为首的一些人开始反对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开创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学地位。在陈子昂等初代杰出诗人的影响下,大唐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李白曾作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以复古为中心,概括了盛唐以前的诗文兴衰,主张复振大雅之声。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大雅和国风都是《诗经》的组成部分,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多言王政兴衰,被视为诗歌雅正之声。像《诗经·大雅》那样的雅正诗文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我曾经以为振兴文风的重任舍我其谁,我所看到的诗歌文章的衰落谁又能明白?这振兴文风的抱负又向谁来陈述展现呢?王风即国风,国风是《诗经》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多来自于民间创作。像《诗经·国风》那样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在战国时期的天下纷争中,早已埋没于荒草荆榛之中了。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春秋战国期间,天下纷争,七国争雄,龙争虎斗,弱肉强食,天下腥风血雨,直到强秦统一六国。战国争雄时期,雅正之声并未断绝,还有屈原等人一脉相承。战国争雄,天下人忙于征伐,雅正之声更显微茫,在这烽火连天的征伐之中,幸喜还有《楚辞》《离骚》这样的清真雅正的文章。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扬马指的是扬雄和司马相如,秦一统六国,但并没有坐稳江山,时间到了汉朝。汉朝出现了扬雄和司马相如这样的人物一扫正声微茫的颓废局面,开创诗文清流。汉朝虽然有扬雄和司马相如这样的出色人物,但是在历史兴衰万变的当中,文章的法度却已沦丧,难以见到好的诗文。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建安文学是中华文学史上是中兴的时代,对于这一时代的文风,李白是推崇的,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赞誉,建安风骨在诗歌发展史上是珍贵的,可是建安之后,诗文风格逐渐走向了绮丽奢靡,清真自然的气象就显得弥足珍贵,难能一见了。时至今日,天下太平,有圣古气象。盛世垂衣而治,正是荡文风于清真之时,应当追求文章的纯粹情志,恢复文章清雅的本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一个人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能够了解过去,也可以期许未来。在这里李白倡导文人在这清明盛世,一起大展宏图。将正直品格与才华交相呼应,就像秋空里烁烁闪亮的星辰。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诗歌的领域要像孔子那样删诗书,述而不作,名垂千秋,辉映后代。这个志向不知道能否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这样就可以像孔子一样遇到获麟事件而停下笔来。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李白诗选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0.6购买

李白的这首诗,上溯风雅离骚、中述汉魏风骨,后轻六朝文风,短短篇幅神完气足,读来酣畅淋漓,不愧“诗仙”之美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首诗尽述盛唐之前的文学史,李白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