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认识加班、应对加班、利用加班,达到自己的目的。
首先要指出,有些人加班的确是因为工作忙,尤其是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确是忙不过来,不得不加班。这也是大家都能想到和理解的原因,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部门、那么几个人,每天都加班,每天下班的时间到了,都还是一片热火朝天干革命的景象、毫无偃息旗鼓的意思。
那么,这种加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他们的工作每天都忙不过来么?对此,求真务实的我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得出如下判断。
1.加班是一种结果
前不久,我换了分管领导。此领导是出了名的爱加班、出了名的爱拉上别人加班,可以说是恨不得住在办公室的那种。
一听说他要到来,我心里一惊,大叫不好,这下加班看来是在所难免了。果不其然,在他摸清大家的作息规律之后,开始采取行动了。
一日,在离下班还有五分钟的时候,这位不紧不慢地推开了我办公室的门。领导到来,我自然是恭候他的指示。没成想,布置了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随后就高谈阔论起来,一直说了二十分钟。我还得表现得很认真、很仔细地在听。
一日,临近下班还有十五分钟,这位突然召集党小组开会,学习领导讲话精神,谈心得体会,这位不紧不慢地说起来没完。说点有内涵的、有逻辑的、有层次的东西也行,可他就是谈天说地瞎扯淡。
至此,我认识到,加班有时候其实是领导“宏观调控”的一种结果。
从领导的角度讲,为什么人人争着当领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领导有“宏观调控”的权力。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作为大头兵只能任人宰割,具体到想到点下班还得看人家脸色,还不能有怨言。
从机关工作的角度讲,如果把领导算在内,其实大部分的活都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标准都在领导手里把握着。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瞪大眼睛严格要求,带来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那是天壤之别。而这就涉及到了,需求侧调控和供给侧调控。
当工作很忙时,领导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就会采取借调人、降低标准以及让大家加班等办法度过难关,我把这称之为供给侧调控。这也是大家都认识到的。
但是不要忘记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需求侧调控。当大家不忙时,总是踩点上下班时,领导也会坐不住。这时他就会想方设法,摇起鞭子让你动起来。比如开会学习、年底弄个联欢会等等,总之就是折腾你,让你不得安宁、让你动起来。这就是需求侧调控,而这个调控造成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加班。
所以,加班有时候是供给侧的事,比如任务太重,不加班就完不成,必须要加强供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加班有时候是需求侧的事,没有加班的需求也要想方设法制造出点加班的需求来,而制造这个需求的就是领导,是领导背后搞得鬼。
2.加班是一种状态
那么,这也就说到了一个问题。领导难道是吃饱了撑得?让大家清闲点还不好?他让自己清闲点还不好?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好。他让让大家清闲点,让他自己清闲点,领导肯定觉得不好。为啥?
第一,大家都眯着,成绩从何而来?没有成绩,他怎么升官?第二,领导的竞争对手,别的部门的领导都在努力加班,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领导能清闲得住么?第三,大家都眯着,他怎么向上级领导交代?整个公务员队伍如何向人民群众交代?敲锣打鼓、轻轻松松怎么能建成小康社会?
鉴于此,加班就是必然了。加班这种状态就应当是各部门需要持之以恒保持下去的一种正常的状态,而不加班反倒成为了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当然,至于到底需不需要加班、加班有没有必要,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无论如何,加班这种状态、这种外在的表现必须要有、必须要大力地营造起来。
如此,我要感谢我的那些经常加班的同事,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给外部门树立起了我部门加班加点、勤勉工作的这样一个光辉正面的形象。
3.加班是一种风气
前边说了领导,接下来说说个人。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有时候加班的确是有必要的,特别是遇到一些写材料的任务。
因为白天正常工作时间,人来人往,电话铃声不断,我真的很难静下心来深入进去思考材料的事,这时就需要等下班了、安静了,自己再钻进去好好琢磨琢磨。那么,那些经常加班的同事是不是如此呢?
实话实说,我曾经下班了不走,默默地把办公室门关上,静静地观察这帮人加班都在忙些什么。
我发现他们下班后,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为了安静、潜下心来静静地写材料,或者是为了赶某项紧急的任务而满头大汗,完全不是。
我发现,下班后他们办公室往来走动串门更加频繁,楼道里相遇交谈更加大声、更加放松。于是乎,在他们的频繁走动及插科打诨之间,我慢慢品出了一些味道。那就是,他们的加班更像是一个圈子,更像是一种风气。
从个人来讲,当某些人看到领导在加班时,他为了表现自己追求进步的心,于是主动加入到了加班的行列中来。随着加班队伍的逐渐壮大,慢慢不加班的人就会越来越坐不住,也会受到这个圈子的吸引、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从而加入到加班的行列中来。
试想,当大家都下班了,每天只剩下那么一部分人的时候,大家也都放松了下来,他们间的谈话慢慢就变成了自己人的谈话。而你一旦加入进来,在下班后同大家的人来人往、聊天交谈之间,你也会慢慢融入这个圈子,加深彼此的认识,最终达成某种共识、某种默契。
当第二天大家都全部到岗正常上班时,这些每天加班的人因为有了前一天晚上日复一日的“耳鬓厮磨”,白天交流起来肯定更加顺畅,同不加班的人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要赶上投票选举,更不在话下。
从这个角度来讲,下班时间比上班时间重要,下班时候的加班,才是真正的上班。
4.加班是一种寄托
按照上边的描述,其实更多的时候,加班不是那种急得满头大汗式的状态。这一点只要稍加推测也很容易想到。
从领导的角度讲,他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调控手段。当任务量太大时,加班只是他的最后选择,他可以通过申请加人、至少是借调人来解决。领导不会傻到靠长期加班这种蛮干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从加班同事的角度讲也是如此。如果每天的加班真的是急得满头大汗式的状态,那他们也不会干的。依他们的聪明脑袋,他们早就嚷嚷着加人了,他们是不会把自己逼到这个份上的。
所以说加班于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相对轻松的工作方式。如果再说得露骨一点的话,加班于他们而言更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party。而且这种party性价比极高,劳逸结合、工作生活两不误。既聊了天,排解了寂寞,还促进了工作。这种愉快的感受,估计下了班回家的人也望尘莫及。如此看来,加班更像是一种寄托。
从领导的角度来讲,加班寄托的是他那停不下来的灵魂。领导都愿意加班,除去有利于干出工作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领导享受这种工作的时候指点江山的感觉,而让大家跟着他加班就是延长他这种感觉的手段。换句话说,对于官瘾大的人来说,你不给他发工资,他都愿意干。
反过来,你如果突然让领导放松下来、不去考虑工作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他很可能一时半会真的无法接受,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况且领导的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家里一般没有什么负担,于他而言,还有什么快乐能够比得上下班之后参加一群年轻人围着他转的party呢?
从下属的角度来讲,加班寄托的是他们那追求进步的希望。体制内决心做个“咸鱼”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反过来说,如果决心不加班、不受那种风气、那个圈子的影响,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于年轻人而言,坚持加班也是一种姿态,是让领导、让大家看到,我没有放弃、我没有掉队,我时刻保持着进步的强烈愿望和斗志。于这个角度而言,每加一次班,每一次让领导看到的加班,都能让有些人心里踏实一些、都能够让人睡个好觉。
来源:部委老农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