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诗,如画;有些画,如诗。诗意塑造的画面,美的不可自拔,令人不愿走出,只愿长醉不醒,停留在那最美的画面里,停驻在那至美的诗意中。
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本诗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总在过分热闹中总感觉自己的孤单被无限量的放大,直至逃离,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繁华。经历的多了,看开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也许已无法找回古人那番孤舟,冬雪,蓑笠翁的雅兴,但我们依旧能将自己的身心置于这水墨山水之中,任它一冷上千年。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被这两句诗,凸显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超然世外的心态,虽然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用词语堆砌出来的美丽画面,却没有生硬的痕迹,更是精致得难以寻到破绽。这个画面的灵魂,是人性里对温暖天生的依赖和眷恋。漂泊天涯的被放逐的感觉充斥了天涯浪子的心,温暖成了不说出口的甚至终极的愿望。习惯了红尘滚滚,习惯了你来我往,习惯了风餐露宿,习惯了在夕阳西下的秋天独自黯然神伤,忽然望见了一缕炊烟,望见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强烈的对比之下,羡慕和绝望的交杂就成就了这场断肠。
少年游·并刀如水宋代: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小姐当年可算名美人,上到皇上,下到乡巴佬的宋江,都想一亲芳泽。宋江上门,李师师轻施妙手就把他打发了;周邦彦会写词作曲,人估计也儒雅不讨厌,聊聊天无妨。偏这个时候道君皇帝上门了,周邦彦情急,只好躲在床底下,李小姐没事儿人一般接皇帝。本词五十一个字,写尽俩人吃了什么,说了什么。喁喁细语,轻怜密爱,端地羡杀人也。羡杀享受温柔款待的道君皇帝,也羡慕床下的周邦彦有狗仔队的第一手好材料。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人坐在红泥砌成的火炉旁,面前摆放着晶莹透彻的新酿酒。在火红的炉光的映照下,杯子里浮动着细微的酒沫,暖烘烘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令人垂涎欲滴的酒香。忙了一天的事务,天色将晚了,昏暗的天空可预见一场暮雪就要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在这将下未下之际,诗人向朋友刘十九发出了邀请,来吧,一起浅饮几杯?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