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播出那年,常有人问,“那个富察皇后,怎么一边叫容音,一边叫琅嬅,她到底叫什么?”
这可不是编剧不严谨,实在是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富察皇后真实的名字。
不过,不要以为古代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只是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社会道德准则把她们局限在了家庭,没啥社会价值,姓名显得无甚重要,对外只称呼为“某氏”,而闺名也是不能随便透露的。所以即使贵为皇后,在史书上也只有来自父族的姓氏和皇帝赐予的封号,不曾留有她自己的名字。
相比之下,柳如是,一个青楼女子能在历史上留有姓名,能得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为她作传,必然有她与众不同之处。
幼年不幸,却得才气傍身
然而柳如是最开始并不是叫这个名字。
柳如是,本姓杨,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幼年不幸,很小就被人贩子卖到青楼,不知父母为谁,亦不知其名字。
在苏州吴江的青楼里,柳如是完成了她的文学启蒙。那时,柳如是在一个叫徐佛的江南名妓身边做婢女,受其熏染,博览群书。小丫头脑子够用,小小年纪就能写诗,能作画了。
十几岁时,被年过花甲的“退休宰相”周道登相中,买到府上做了他的侍妾。周道登对这个有点才华的小丫头甚是喜爱,常常将柳如是抱在膝上,教她学问。柳如是能在诗词上有所造诣,是要感谢这个周道登的。
不过,此举也遭到周道登其他侍妾的嫉妒,周道登一死,柳如是就被人诬陷,险些要被打死,好在周道登的母亲回护,柳如是被赶出周家,再被卖去青楼,这一年,柳如是才14岁。
虽然只有14岁,但少年境遇足以让柳如是早熟,她给自己取名为杨爱,字影怜,取自爱自怜之意,她不想再依靠依附于别人,她要为她长久的一生做打算。
青楼老鸨是个会做生意的,凭借柳如是亭亭玉立的样貌,“退休宰相”亲自指导的才华,加上她又给柳如是打出了“相府下堂妾”的招牌,在客商云集的苏州吴江,顿时引来一众迁客骚人一睹柳如是的风采,让柳如是芳名大震,身价倍增。
时代“明星”柳如是
当时求见柳如是的不只是一掷千金的土豪,而多是文化名流,青年才俊。
那么柳如是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柳如是生活的晚明时代,思想解放,倡导自由,尤以富庶的江南为甚。江南女子多追求独立自由,不再深居简出,外出交游,舞文弄墨,陶冶情操,涌现了不少才情卓异谈事论文的才女,而才子与佳人间的交往成了一种时尚与潮流。
柳如是的书法、诗文皆非凡品,与之诗词唱和,赏音度曲,切磋文艺,实是一件乐事。
其次,除了诗文,柳如是还与士子们谈论时局。晚明江南评议时政的社团颇多,名流才子们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常汇集在秦淮金粉之地,指点江山。受其影响,柳如是也加入其中,时人李舒章就欣赏她每有谈论慷慨激昂,指评时势,绝不类闺房之语。
第三,柳如是虽是女子,却生就一股侠气,性情豪迈慷慨,与其他女子很是不同,令人颇为欣赏倾慕。时人有诗赞曰,“放诞风流节独奇,衣冠端不愧男儿”。
人生第一个渣男
被名流士子爱慕的柳如是,很快迎来了她的爱情。
16岁那年,特立独行的柳如是决定不在青楼“坐班”,花重金购买了一座画舫,游历吴江,船上待客,俗称“游妓”,以期结交更多的才子名士,为自己寻一个归宿。但是在松江,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渣男。
第一个渣男,叫宋征與。与柳如是年纪相仿,人美才秀,有“云间三子”之称。得知柳如是画舫来到松江,宋征與随即展开热烈的追求,只是柳如是的船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
一日,宋征與想登船,柳如是遣丫鬟传话,说宋郎若果真有情,就请跳到水里等待吧!
正值冬季,风寒水冷,柳如是本是句玩笑话,哪知痴情少年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少男少女表达爱情总是这样轰轰烈烈的,柳如是被宋征與的热忱打动,“由是情好遂密”。
但少男少女的爱情也总是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当时松江郡守要驱逐辖区范围内的“遊妓”,柳如是赶紧找宋征與商量,如果宋征與说娶,那柳如是一定会嫁给他,但宋征與的回答却是,“要不你还是避一避吧!”
哪怕宋征與愿意替柳如是出面到官府疏通一二,柳如是都不至于那么生气。这个刚烈的女人一气之下,操起倭刀将案前的古琴琴弦尽数斩断,从此绝交。
人生第二个渣男
第二个渣男,叫陈子龙。
柳如是遇到陈子龙后,再次坠入爱河。陈子龙比柳如是大10岁,也是位痴情之人,曾为思念柳如是而几次患病。两人经常诗文唱和,陈子龙称赞柳如是“自怜颜色好,不带碧桃花”,柳如是则作《男洛神赋》,辞藻灿烂,把陈子龙看作她的男神。
但别看陈子龙与柳如是你侬我侬,他却给不了柳如是想要的。首先陈子龙家境并不富裕,不能为柳如是赎身。其次,陈子龙上有高堂,又有一妻一妾,是不可能与柳如是另立门户的。
柳如是心高气傲,是不可能顶着青楼女子的身份给人家做处处受气的妾,是以,当柳如是认清事实后,回归理智,果断与陈子龙分手。
柳如是虽然热烈追求爱情,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她不滥情,有原则。她理想中的伴侣要有品格,有才学,且志趣相投,三者缺一不可,还不能给人做妾。
柳如是的择偶标准要求很高,一般人都达不到,直到她遇到当时的文坛泰斗钱谦益。
才子佳人的爱情
柳如是与钱谦益之间,柳如是是主动的一方。
崇祯十三年冬,23岁的柳如是经友人介绍,到常熟钱谦益居处递上名贴,自称叫“柳是”。
柳如是自与陈子龙分手后,就改姓为柳,名隐雯,后又省去了“雯”字,单名一个隐。因欣赏辛弃疾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给自己取字为“如是”,号河东君。
钱谦益未见柳如是之前,从友人处读过柳如是的诗,赞叹不已,心中早有所倾慕。此次见到柳如是,瞧她一身儒士打扮,神情洒落,不卑不亢,与之诗文对答,更显风采,顿时一见倾心。
这一年,钱谦益59岁,但36岁的年龄差并不能影响二人的热恋。柳如是此次乘舟而来,在常熟并无居所,钱谦益便为他盖了一处居室“我闻室”。我闻室建成那天,二人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钱谦益老当益壮,他高兴地在诗中写道,“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这一年的除夕,柳如是是与钱谦益一起过的,让柳如是隐约有点家的感觉。这段时间的相处,柳如是觉得钱谦益就是她心目中那个有品格,有才学,且能志趣相投的人。她已在与钱谦益的诗文唱和中,含蓄地表达了托付终身之意,而钱谦益也用诗文回应了要娶她的决心。
不过,摆在柳如是面前的依旧是老问题,钱谦益是有正室妻子的,尽管钱谦益表示会用正妻之礼待她,但这么做有悖礼法。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只是妾可以有很多而已。钱谦益如果同时娶两个妻子,肯定会受到世人的指摘,弄不好被参一本,还会有罪名处分。此等大事,不能草率。
正月十五过后,柳如是小恙,便辞别钱谦益,回松江养病,同时也希望钱谦益冷静谨慎地考虑一下他俩的问题。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理性。
不过,两人分别两个多月后,柳如是最终还是同意嫁给钱谦益。
崇祯十四年六月初七,钱谦益以“匹嫡之礼”在松江芙蓉画舫上为柳如是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当天,芙蓉舫披红挂彩,麝香袭岸,柳如是凤冠霞帔与钱谦益行夫妻合卺大礼。
这场婚礼可谓惊世骇俗,招来很多士大夫的不满,有人跑到婚礼现场丢石块,钱谦益毫不在意,一笑置之,他用行动给了柳如是极大的尊重和满足。
婚后生活是极其愉快的。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泛舟赋诗,校验文史,宛若神仙眷侣。钱谦益为了避免柳如是与原配夫人共处一室的尴尬,斥巨资为柳如是盖“绛云楼”,营造二人空间,甚至不惜将他多年珍藏的宋椠汉书卖掉,弥补资金不足。连柳如是自己都承认,她在钱家25年,不曾受人之气。
勇赴国难的气节
如果仅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那柳如是的一生也不足以称之为传奇,她的与众不同还包括勇赴国难的家国情怀。
柳如是与钱谦益婚后第四年,大明亡国了,钱谦益与其他明朝遗臣在南京拥立福王继皇帝位,成立南明小朝廷。不过,不到一年,眼看着也要亡了。
身边的亲朋好友争相奔赴国难,本来说好的,钱谦益也要投水殉国,柳如是必定相陪。可是,投水那天,钱谦益犹豫再三也没能迈出那一步,气得柳如是自己一头就往水里扎,被一旁的钱谦益一把抱住。
贪生怕死的念头和对仕途的幻想最终让钱谦益投降了大清,但没过多久,钱谦益就后悔了,变节投敌成了他一生的污点,终日沉浸在世人的唾骂和自我谴责中。是柳如是鼓励他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洗刷自己的罪过。期间有两次被牵连入狱,是柳如是在病中为他奔走营救。出狱后,依旧支持钱谦益变卖家产资助抗清义军。
幸得柳如是的陪伴与支持,让钱谦益的晚年聊有慰藉,也因夫妻二人的义举,冲淡了世人对钱谦益的反感。
一代才女的落幕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赞誉柳如是是“女侠名姝”、“文宗国士”。她的一生崇尚独立、自由,甚少受礼法拘束,她热烈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又不会为了爱情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她有爱国情怀,她的气节和操守足以让那些屈膝变节的士大夫们蒙羞。
而这个不同寻常的女人在她人生收场的一刻依旧表现得那么刚烈。
清康熙三年,82岁的钱谦益刚刚去世,乡里族人聚众到钱府生事,欲夺其房产,柳如是的女儿、女婿都是怯懦之人,柳如是面对勒索,独木难支,为保全钱谦益的家业,庇佑儿女,柳如是毅然投缳自尽,一代才女香消玉殒,终年46岁。
可谓“不辞慷慨纾家难,为报当年知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