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花开
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
珊瑚颂创作背景
《珊瑚颂》是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等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一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歌剧电影《红珊瑚》的主题曲。年,中国解放后,国民党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前进基地。歌剧电影《红珊瑚》中,还处在国民党队伍和渔霸统治之下的“珊瑚岛”原型,就是位于浙江台州湾海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术,战役只用一天时间就取得了胜利。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歌剧《红珊瑚》,讲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渔家女珊妹反抗渔霸压迫,并在解放军侦察员的带领下,发动全岛渔民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最终迎来海岛胜利的故事。
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歌剧改编电影时,导演提出影片应该有首易于传唱的片头歌,于是曲作者胡士平、王锡仁,采用他们原本在歌剧中为珊妹谱写的主旋律音调,通过精心剪裁,完成了《珊瑚颂》的谱曲。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里浪里把路开……”红珊瑚,生长在深海之中,形似树枝,骨质坚硬,歌词以红珊瑚作比喻,形象展现了全剧中心人物珊妹柔美含蓄、刚毅不屈的品格,以及乐观坚定的斗争精神。
上个世纪60代年初,国家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红珊瑚》这部反映了革命现实斗争生活的歌剧,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潮来潮往,昔日战火中的海岛如今已是天蓝水清,而《珊瑚颂》的旋律依然回荡在人们心头,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
一曲《珊瑚颂》在黄家湖畔缓缓响起
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
武汉科技大学师生共同演绎
武汉科技大学与党交织的记忆画卷
再次舒展
武科大人坚忍不拔的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15名学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踊跃投身革命实践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武科大有这样一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她出生于年4个姐姐和4个姐夫都是地下党年仅15岁的她就参加了地下党外围组织在当地学校开展秘密活动她为保障长沙和平解放贡献了青春力量她就是武汉科技大学现已离休的黄新宇老师从年的湖北工艺学堂到如今的武汉科技大学红色基因在武汉科技大学历经百年历久弥新他们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武科大人的心底凝结成坚不可摧的钢铁品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继才教授三十年如一日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武汉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武汉科技大学国旗班自成立以来已有31年的历史始终高举旗帜用真情诠释国旗文化的深厚内涵武汉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知识和力量为祖国点燃志愿的星星之火
百年恰似风华正茂
百年仍需风雨兼程
一代代武科大人
肩负使命脚踏实地
谱写新时代武科大青年的壮丽诗篇
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篇章
从3月24日到7月1日,“青春湖北”及各主流平台开设专栏,每天向广大青少年和网友展示一首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倾情演绎的经典歌曲,推发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探访歌曲中的红色足迹,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此项活动是湖北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贯穿全年,通过曲目征集、红色寻访、接龙传唱和网络评选等环节,引导全省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让革命薪火在接续奋斗中代代相传。
征集令
来源:武昌共青团
编
辑
梁 柳
审
核
张心雨
值班编委
姚 雪
来
源
武汉科技大学团委、共产党员网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全文)往期推荐:横扫!完胜!8岁娃一跤摔上热搜听!感受工人的力量[青春湖北]投稿邮箱:youth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