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见他打头阵,我就放心了
TUhjnbcbe - 2025/2/10 17:39:00
怎么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国庆档最令人期待的一部电影就是《我和我的家乡》。

这部电影可谓是集结了当前中国最强的喜剧创作班底。说是喜剧梦之队一点不过分。

就看这阵容:宁浩,葛优,黄渤,沈腾,范伟,邓超等,这些人凑到一部电影里面简直不敢想。

张艺谋总监制,宁浩总导演。去年《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是陈凯歌,说实话,这么多大演员,要当好总导演,难。

作为中国喜剧的重要旗手人物之一的宁浩,是整个电影的总导演。

他也执导了五个故事单元中的第一个《北京好人》。

作为打头炮的导演,自然压力不小。因为第一个故事,要奠定整个电影的基调,有“定江山”的重要作用。

所谓万事开头难,作为打头阵的第一个故事,宁浩下了不少苦工去雕琢好这个故事,倾注了很多心血。

光看名字《北京好人》,就知道这个故事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国》里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遥相呼应,而且主角还是葛优,饰演的角色也还叫张北京。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不但是《祖国》里口碑最佳的作品的延续,也是中国喜剧界脍炙人口的导演和演员再续前缘,这是用《北京好人》作为这部喜剧大片的第一炮,所具备的底气。

毫无疑问,即使你把耳朵堵上,也能听到这个“第一炮”的响亮,因为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质量,我用两个字概括:高级。

这种高级感源于在我看来,源于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宁浩式喜剧的鲜明特点。

首先,是一种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极简主义

这种极简主义我认为是源于宁浩导演本身的性格,从宁浩的采访里能看到这个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作品的态度,极简不是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追求。

仔细想想,其实《北京好人》没有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过多的场景变化,最主要故事都集中在几个场景里完成。

这是一种极简主义式的创作手法,所谓少即是多,在有限的空间和情节里凝练戏剧张力。

如果夸张就显得虚假,如果用力不足,喜剧效果出不来。

这时候,葛优出现了。

宁浩如何调度葛大爷?看完《北京好人》,我只有俩字:佩服。宁浩用最简洁却见功底的手法给葛大爷搭了个最牛掰的台子,然后周围观众还以为葛大爷就在自己身边呢。

说句人话,其实就是简单却真实,这是宁浩的魂,也是《北京好人》的魂。

要想做到这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人物上,需要有充分的前史设计。这里选择张北京这位大家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作为主角,就有明显的优势了。

大家在《我和我的祖国》之《北京你好》里就基本了解了张北京的性格,到了《北京好人》里观众会这种潜在的心理效应会得以延续。

所以在张北京的群众基础上,对他这个人物的描写就不用费过多的笔墨,三下两下就能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北京大爷形象。

故事整体节奏酣畅淋漓,叙事空间少,代表情节也非常紧凑。

这种精准性,其实也是宁浩喜剧一直有的优势。

无论是他过去那种多线叙事方式,比如他早年作品《疯狂的石头》,以及日趋成熟的《疯狂的外星人》,还是《北京你好》、《北京好人》这样的小体量故事,他都能很好的掌握节奏,叙事浑然天成。

所有喜剧包袱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没有过分刻意的雕琢。

这种分寸感,也给观众一种预约的观影体验。

也是宁浩电影极简主义的特色所在,那就是他对戏剧结构炉火纯青的驾驭,其超高的创造力和掌控力,可以将自己最为擅长的幽默元素、多线索错位感、以及不同角色的宿命感,融入到一部作品里,用最少的元素构建出作品恰到好处的合理性,从而回馈给观众流畅自如的观感。

从这一方面,也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喜剧作品的不俗魅力。

其次,用乡情勾连百态,用城市反衬乡情,用二者的交融见证时代

《北京好人》的主题和喜剧氛围与其他四个故事是统一的,但是在统一中,它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区别于其他四个故事,就是它的主要故事都发生在城市里。

我们看名字都能明白,《我和我的家乡》讲的是人和故乡之间的情感联结,这个故乡自然就不会是大城市。

而《北京好人》也直接在题目了点了出来,故事发生在北京,还不是一般的城市,是我们的首都,一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大都市。

在人和故乡这个大的主题之下,很明显叙事空间的选择对于每个故事单元主题的呈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看,宁浩选了北京作为他的叙事主场,实在是艺高人胆大。

但是,大城市并不是与乡土二元对立的存在,两者应该是并存的,如何来找到这个平衡点呢?

张北京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他的表舅是从农村来“北漂”的。

当然从年纪上看,表舅的年纪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北漂一族,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城市并没有因为年纪拒绝他,这是城市对于漂泊者的一种包容态度。彰显北京这座城市的底蕴。

故事的开头,张北京也在中年希望转换跑道,换一个职业。只要你愿意付出劳动,城市总会给你工作的机会。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北京的原因。

在现代化的都市里,总有一些部分发展过快,让人跟不上它的步伐。

《北京好人》也很好的把握到了这点,医院里的机器人,让两人啧啧称奇。

宁浩在大城市的缝隙里找到乡土人情的脉脉流动,城市看似冰冷,生活节奏极快,但仍然有细腻的人情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暗涌。

城市并没有禁锢对于人与故事主题的表达,反而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叙事背景,让人在繁杂中更能体会到真情可贵。

宁浩作品,始终在记录当下。

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两部作品用疯狂的底色,让人看到了当代商业社会的飞速演化,一部涉及到了旧厂区的拆迁,一部是呈现了时髦的送葬业务,在如万花筒般飞速旋转的银幕光影之中,呈现的是喧嚣的地气之感。

而随后的《无人区》和《心花路放》,虽然格局改变,其实是疯狂系列的延伸。因为前两部告诉你这世界有多喧嚣,而后两部则在说,有多喧嚣,人心就有多寂寞。是在钢筋水泥的高楼丛林里无处寻觅的内心,也是在寂寥无人的荒野中困兽之斗的动物世界生存法则。

如今从《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宁浩再次用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体,来完成被烟火之气勾勒出的人间百态。

最后,是主题这个核和故事这层皮的无缝黏合,毫无人工痕迹

当然,对于宁浩最为考验的一点,不仅仅是单元故事和大主题的融合,还要凸显出他个人单元的主题。

在看《北京好人》这个段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故事牵着走,完全的融入故事之中。

张北京铤而走险想了一个妙计帮助自己的表舅,但在我们观众看来,总会觉得这个计谋处处是漏洞。他想象中很简单的事情,当然也是每个关卡都各有难处。

我们在担心他能否顺利度过关卡时,已经深度的浸入这个故事之中,跟着悬念走。不知不觉中,其实宁浩已经把故事主题镶嵌在悬念之中,非常自然、恰当的引了出来。

我们也在跟随剧情跌宕时,无意中接受了。

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原来前面有那么多细节与最后呈现的主题相呼应。

也就只有宁浩这样的好手,才能用这样高级的手法把故事和主题有机、有效融合在一起。他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用故事本身来抓住观众的心而显得毫不费力。

《北京好人》这个故事,看上去简洁明了,但暗藏内劲。

不仅有出色的喜剧情节,每个情节也都是呈现主题的重要细节。

我觉得这是代表了宁浩式喜剧的精髓,有着非常强有力的叙事节奏掌控,同时让主题细腻藏于情节之中,叙事的表征与内核环环紧扣,算为整个《我和我的家乡》开了一个好头。

宁浩式的喜剧,是高级且大众化的存在,因为宁浩作品,无论是疯狂还是荒诞,其作品本质一直没有变,从始至终,宁浩打造的电影,总带着人间的最真实气息,而真实总是充满力量,他,就是为了唤醒真实。

正如在《我和我的家乡》打头阵的这部《北京好人》,在飞速发展的都市时代下,将视角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见他打头阵,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