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月亮,便总有一个人在脑海之中久久挥之不去,那便是苏东坡。
留下超过首诗词与月亮相守相望,诉尽衷肠。那一轮宋月,走过历史的长河,依旧熠熠闪光,辉映千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九年,苏轼任职于密州,苏辙在齐州为官。中秋夜,天上月圆,人间兄弟却各居一方。手足分离难相见,相隔千里心意相通,惟愿对方安好健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苏轼的巅峰之作,清雄旷达,后世历来也都是推崇备至,公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绝唱。和月饼一样,这首词已经是中秋节“标配”,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早已在诗词间停过千年,也早已停在你我的眉山心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丰五年暮春四月,苏轼到黄州西北的赤壁游玩。一生的坎坷往事浮上心头,此词就此横空出世,此时他浑然不知,命运早已将苦难化成豪气,锲入他的灵魂深处。
今夜,让我们和苏轼一起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毕竟那夜月光,是心中挚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睡梦中的苏轼来到了眉山老家。透过绮窗,他看见王弗正在梳妆打扮,而窗内的王弗也看见了心爱的丈夫。十年的离别,夫妻二人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默默相对,泪落千行。
有人说这首词太悲,可有多少人在花好月圆夜有着无处倾诉的思念呢?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总有着最深的思量。今夜,就允许我们在苏轼的词里,放纵地思念一次吧。哪怕,这思念会让人泪水涟涟。)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月亮,本是又圆又亮的月亮,可是,人间看到的月亮,有几回是圆的?又有多少是明亮的呢?月明月暗如人生,难求圆满,在暗淡交替中淡然度过,也不虚此行。
异乡把盏赏月的苏轼是想起了分别的弟弟,还是两人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日子?或者,还有入仕之后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世事如梦,人生如梦!每一年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人却在月光下,慢慢转换了容颜。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年,40岁的苏轼和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相聚,共度中秋,月下感怀。
明月圆,兄弟团聚,难怪苏轼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但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让人不能不感慨“此生此夜”之短。)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的首句妇孺皆知,本是苏轼劝大家抓紧时间赏花的句子,也引申为珍惜美好的时光,可大都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是十分珍贵的。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歌声和管乐声不时飘入着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里已是一片寂静。这哪里是诗?这是千年前的北宋月夜画卷!
时光永远是最匆匆也是最珍贵的,愿所有人都能理解“春宵一刻值千金”,愿所有人都能不负时光,不负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年,苏轼初作于黄州。苏轼被贬黄州后,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压力让他几乎崩溃。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人至寂寞深处,唯一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只有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比如,这只孤雁。月夜孤鸿托,表达的正是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
持杯摇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端着酒杯远远地劝解天边的月亮,让那月亮不要有月缺的时候。又端着酒杯劝着花枝,希望花枝常在,不要离开山坡。月下端着酒杯醉饮在花前,不必问花开花落,此时对酒当歌的心情没有人能理解,又何况对酒逢花,不喝还等什么时候?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哪有什么完美,不过看开一点罢了。让我们诗酒趁年华,活在当下。)
《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轼在黄州时,一日初春,院子里梅花盛开,王闰之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为什么不叫朋友来一起欣赏呢?”苏轼大喜,直夸赞她这是诗的语言,立即约了朋友来赏花赏月,并写下了这首《减字木兰花·春月》。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所以,在这样的秋月夜,我们不妨去苏轼的春月夜里漫步。)
黄州的月亮,徐州的月亮,杭州的月亮,海南的月亮……苏东坡笔下的月亮,带给人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又是月光如水的晚上,让我们借一轮普照的明月,沿着东坡诗词长河溯流而上,领略他的诗心、诗境、诗情、诗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