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南半岛的钓鱼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迹。5月11日上午,“钓鱼城中国名家笔会”的与会诗人、评论家、学者和媒体嘉宾,还到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范家堰考古发掘遗址采风,详细了解钓鱼城的历史,考古现状,遗址研究。尤其是参与钓鱼城考古工程的专家袁东山的介绍,让大家听得非常投入,之后纷纷表示自己对钓鱼城保卫战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有血有肉。邱正伦说,听了解说“感觉石头有了呼吸,有了疼痛感。仿佛眼前的一切,都获得了生命。”叶延滨说,听了专家的讲解发现,“此前我们对钓鱼城的概念都显得很小。现在详细了解后才发现,它是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样很多疑问都消解了。”
吉狄马加
此次“钓鱼城中国名家笔会”共有四项活动,除“《钓鱼城》长诗研讨会”之外,“名家钓鱼城古战场遗址采风创作”,还有“名家进校园”讲座、“江山如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会等活动。5月11日上午,“名家进校园”讲座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论家何言宏,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带来一场名为“中国新诗的最新转型”的学术讲座。
邱正伦
生活和历史给长篇叙事诗留下了宽阔的平台,诗并不只是属于抒情短章。翻开诗史,可以轻易地发现,从古代的杜甫、白居易,到现代诗人艾青,优秀的诗人除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短诗,也毫无例外地总是拥有叙事长卷。在当下时代,长诗写作的精神向度是怎样的?在梁平的学术主持下,叶延滨、王本朝、唐晓渡、霍俊明、何言宏、蒋登科、邱正伦、张德明、刘笑伟、姜念光、邓凯、宗仁发、尚仲敏、李钢、李瑾、熊焱等,以《钓鱼城》为核心,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思考。作为资深诗人、评论家,吉狄马加为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式评论。
当代长诗该怎么写,大家也进行了探讨。吉狄马加认为,现在的长诗写作,非常活跃。由于叙事文学的具体分工,现代人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像历史上歌德写《浮士德》,但丁写《神曲》那些的写法去写长诗。他还提到,长诗的写作最大的难度是结构,而赵晓梦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吉狄马加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到,长诗都是需要不断地修改,希望赵晓梦在听到大家的分析后,能把这首诗,不断修改完善。
姜念光
11日晚上,“江山如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会,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举行,参会的诗人们纷纷登台朗读自己的诗作。赵晓梦朗诵了《钓鱼城》的片段。诗歌批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唐晓渡,朗诵了自己的诗作《五月的蔷薇》,军旅诗人刘笑伟带来《一首诗与一座雄关》,《解放军文艺》主编姜念光朗诵《祖国之夜》,《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朗诵《即景》,《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总编辑李海洲带来《写给同袍的远行诗》,中国作协《诗刊》主编助理霍俊明《松针是另一种时间》,尚仲敏带来《大地》,邱正伦朗诵《请给我一首诗的时间》,各有特色。此外,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叶延滨的《雄安采风两章之荷花说》,熊珀的《山海华夏》,梁平的《重庆满街都是老师》也分别被大学生朗诵。最后,吉狄马加的最新杰作《大河》——献给黄河(长诗节选),被大学生们压轴朗诵。气氛热烈。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大学生们,对诗歌的热情如火,对诗人们的朗诵,多次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最后,以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抒发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的伟大成绩由衷的热爱与赞叹,将朗诵会气氛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