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3/5 18:50:00
熊廷弼,明朝重臣,著名军事谋略家,湖北武昌人。从小聪明好学,胸有大志,却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放牛维持生活。生存如此艰难,也没有能阻挡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读书上进。万历二十五年(年),熊廷弼考中乡试头名,第二年考中进士,第三年被朝廷授予保定府推官的职位(约相当于基层司法官员)。担任推官期间,由于政绩突出,不久被提升为御史。第一次巡按辽东万历三十六年,三十九岁的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他到辽东后,即雷厉风行地做了几件事。在军事战略上,熊廷弼制定以防卫为主的戍边策略。严禁军队主动出击打小仗占小便宜,而是在辽东边境大量修建城墙和城堡,先后修建了七百多里的边境城墙和大量的城池墩台,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就这样被建成。这似乎是个笨办法,然而他的这套策略十分管用。后世的曾国藩就是学他的这种挖战壕的笨办法,硬生生困死了九江的数万太平军。同时,熊廷弼上奏朝廷,让驻守辽东八万军队中的三成人数去开垦辽东的大片荒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收获粮食上百万石,于军于国都是好事。明神宗特意下诏书褒扬他的这种做法,而且把这套办法在所有边境地区推广实行。明神宗另外,司法官起家的熊廷弼六亲不认,严惩腐败,整顿军务,严明军纪。在熊廷弼的经略下,没有几年的光景,辽东边境军队的军心大振,战斗力空前提升。熊廷弼的这种以守为主的策略卓有成效,使后金长时间不敢轻进。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也耗不起,不得不主动改善与明朝的关系,退还了很多明朝的失地。朝廷眼见辽东没什么大事了,就调任他去做督学御史。至于督学御史一职非得他去不可还是朝廷另外有什么别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倒霉的时候也来了,暴脾气的他在督学期间把一个有过错的生员给杖杀了。此事搞得他被弹劾,结局就是免职回家。这是他的第一次被罢免。努尔哈赤第二次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接替熊廷弼镇守辽东的杨镐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与努尔哈赤的后金交战,天不佑我大明朝,十二万明军惨败。此战也使得明朝在辽东由主动进攻的战略优势变成被动防守的劣势。危急。神宗皇帝环视朝廷任职各大臣,竟找不到镇守辽东的合适人选。与大臣们商议后,重新启用了熟悉边防事务的熊廷弼。熊廷弼临危受命。他还没走出京师,开原就失守了。刚走到山海关,铁岭又丢了。十万火急之际,他处斩了数名临阵脱逃的大将,诛杀了贪将陈伦,上奏罢免了总兵李如桢,由李怀信接替。这一系列举措稳定了军心民心,山海关熊廷弼还监督士兵们制造战车,修整火器,在辽阳城外挖宽三丈深两丈的壕沟,中间全部注上水,而且是一连三道。不出三个月,固若金汤的辽阳城建造完毕。明朝军队的防卫能力空前加强。万历四十八年,在熊廷弼的部署下,明朝军队大胜努尔哈赤兵分两路的进攻。不久之后,熊廷弼又亲自监军率领六万军队攻打沈阳,击退后金军队,取得大捷。辽东的战事又一次平息了。熊廷弼倒霉的时候也再一次来临了。不徇私情不参与党争的熊廷弼再一次遭到了朝臣们的攻击。熊廷弼被迫离开辽东,换上了不知兵的袁应泰镇守辽东。这是他第二次被罢免。袁应泰第三次巡按辽东就在熊廷弼被迫离开辽东的第二年(年),沈阳辽阳等重地先后被努尔哈赤攻陷,不知兵的袁应泰自杀。人心慌乱之际,朝廷再一次启用了刚被罢免不久的熊廷弼。在辽东形势万分的时刻,熊廷弼制定了收复辽东的三大策略。把重兵集结在广宁地区(今辽宁锦州),牵制后金兵力;在天津等地集结水军,以备以后的进攻;在辽东天津等重地设置巡抚和总兵,经略山海关。同时派人到朝鲜组织那里的军民,力图四方合力围死后金军队。方略真的好,胜利也似乎指日可待。熊廷弼天真地认为他的对手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没成想却是不知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这个家伙在朝廷有首辅和兵部尚书的支持,又自恃十四万的兵力,多次主动进攻金军,不但损兵折将没有打胜仗,反而把熊廷弼的三大策略都暴露了。只有区区五千兵马的熊廷弼又如之奈何。年,王化贞与努尔哈赤交战,三万明朝军队全军覆没!王化贞弃广宁城逃跑,明朝军队没有了广宁这个根据地,熊廷弼只能退守山海关。至此,山海关以外的土地全部被努尔哈赤占领。熊廷弼和王化贞都被朝廷逮捕并斩首。熊廷弼的头颅还被送到边关,警告那些临阵脱逃的人。悲乎哉!熊廷弼!熊廷弼是明朝末年为数不多的熟悉辽东战局的将领之一,甚至可以说他是唯一的一个对辽东战略局势有清醒判断的人。早在第一次巡按辽东的时候,熊廷弼就看到了辽东战局的本质问题。在辽东驻防的明朝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应对努尔哈赤的后金。所以他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整肃。此外他还看出了后金作乱虽然猖獗,明朝廷只要有耐心固守住辽阳、沈阳等战略要地不让后金继续得逞,并联合朝鲜和蒙古对后金进行封锁,就很有希望把努尔哈赤困死。熊廷弼似乎显得情商不高,不擅长也不屑于搞什么人际关系。可是,不趋炎附势的熊廷弼何错之有?导致朝廷重臣们不但不支持他,反而各种恶意中伤他!难得大学士韩爌(huang)在熊廷弼死后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臣等平心论之,自有辽事以来,诓官营私者何算,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敝舌,争言大计。廷弼以长系待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熊廷弼,一个中国式的悲情英雄就这么含冤而死了。这大明江山,真的值得你去守护吗?悲乎哉!熊廷弼!古人以笔墨为光阴着色,通过书画刻下历史这只庞然大物的足迹,让后人对流走的时代与世事有可追寻。但这些描摹的足迹中交杂着作者的个人观点与目之所及的有限认知,完整的、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模样,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才能窥度。《资治通鉴》就是史书中的拓宽器,教人以更深、更广的视角明鉴更真实、更准确的历史,助人培养全面、客观的大智慧。纵观过往与未来的毛润之就对《资治通鉴》格外钟情,多年间书不离手,晚年时床头最醒目的仍是翻烂的《资治通鉴》著本,贴身护士孟锦云对毛润之与之热情讨论书中观点的情境一直记忆犹新。《资治通鉴》里有不可错失的大智慧,值得一读,也值得深解,为此我们真诚向读者推荐这本书。但我们不推荐市面上的释义、标注版本,那些经过所谓学者添油加醋、被错乱的现代新式思想曲解的《资治通鉴》已失去本身的深度与意义。我们推荐仅配字译的原本,只有这样最原汁原味作品才能保留真实的历史和深刻的哲思,才能将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史学爱好者。这部原本《资治通鉴》已热销1.8万部,剩余数量不多,现在活动价只要58.8元。爱书的书友不可错过,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详情资治通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白话全译精选精装典藏版精选月销量¥58.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