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衢州江山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借力统一战线优势,充分激活商会、新乡贤、党外人士等资源,乘东风、促转型,推动统战成员在乡村产业、人才等各领域助力家乡发展,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
新乡贤聚合力
倾情赋能兴古镇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一家人玩得很开心!”近日,趁着周末,杭州的王先生带着家人回到家乡清湖古镇,陪孩子体验码头文化,触摸传统技艺。拥有多年历史的清湖古镇,在新乡贤的鼎力支持下,焕发了当代新生机。
年11月,为修复重建清湖古镇,清湖码头乡贤参事会发布了《振兴清湖历史文化街区倡议书》,为古镇恢复重建募得首批善款12万元,出版了《老清湖谈古天》《古今诗人咏清湖》等一系列丛书,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清湖故事和历史记忆。新乡贤周光星提供了李直故居、两院士陈列馆资料;新乡贤周荣诰撰写了鲍氏旧宅、清湖上街和土地堂简介等;新乡贤李潮将自家老宅修复好后无偿托管给村里使用,并同意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直故居改造为南孔书屋。国际灯光大师、新乡贤周正平老师,无偿帮助设计和打造清溪锁钥至五百湖沿线沿江大型灯光秀,参与制作大型水上实景剧《清溪江湖》,助力家乡发展夜间旅游经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新乡贤的助力下,古镇已基本完成修缮保护,吸引了大批游客寻根怀旧,曾经一度萧条的古街又恢复了蓬勃活力。如今,清湖新乡贤反哺家乡已蔚然成风,在“共筑幸福桥、同心向未来”清湖和睦大桥重建捐赠仪式上募得爱心捐款万元,今年以来促成17个村(社)共享食堂实现全覆盖,累计助学捐款万元。
新阶层展优势
全面提升基层统战引领力
天刚蒙蒙亮,位于江山市碗窑乡的千红蜂生态园智慧蜂场里,一群群蜜蜂从一个个色彩亮丽的蜂箱“出门”,开始一天的“劳作”。管理员邵星星打开手机里的“智慧蜂场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可实时观测这些小家伙的“出勤率”。
“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大提升了蜂蜜的品质,同时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每年可为蜂场节省人工成本2万至3万元。”浙江千红蜂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会员徐晟皓介绍,一个蜂箱大约可以容纳1万至3万只蜜蜂,以前温度控制全凭蜂农的个人经验,现在通过智能蜂箱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就可以精准掌握和调节,有效提高虫蛹的存活率。
近年来,江山大力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过自主创新、科技技术等推动产业发展。千红公司借助“之江同心·兴联”江山市主播联盟实训基地,开设“大佬徐”直播,除了自己和儿子亲自带货外,还打造了“大佬徐+蜂民”抖音团队,邀请蜂民现场直播采蜜连线,打通蜂产品和电子商务、蜂民和广阔市场之间的通道。
千红公司还与高校合作成立了浙西第一个蜂业研究所——“千红蜂业研究所”,年产值达万元,走出了一条“企业+高校”合作的创新之路。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多家千红蜂产品专卖店(专柜),蜂巢酒、蜂蜜醋、蜂皇浆等“蜂蜜+”深加工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直播间卖的最好的是我们开发的便携式蜂蜜,口袋装的方式很受年轻白领一族的欢迎。”负责直播业务的主管人表示。
党外人士献良策
构建统筹发展新格局
“当时我就建议,用‘家宴’来给餐厅取名,并把清漾毛氏的家常菜作为餐厅的招牌,这道‘一统江山万年清’,就是来源于清漾毛氏、刑部尚书毛恺清廉为官的故事。”近日,无党派人士何蔚萍来到江山清漾村,和家人一起沉浸式体验已经对外开放的清漾毛氏家宴。早在去年11月,清漾村在网络上发布征集公告,面向各界人士征集“清漾毛氏家宴的菜名、食材及推荐理由”。何女士就进行了留言,没想到真的被采用了。
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导游员吴丽萍是清漾毛氏祖宅的讲解员之一,在“重现旅游辉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她提出将分散的景点聚合起来、结合“夜经济”提升游客体验的建议。如今清漾村主要建设景区连接线,让核心景区与周边村落进一步融合,建成集人行步道、骑行道、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道路景观带,同时,建成绿道1.2公里,完成村内主要景点荷花池古道修复,原本游客只需要1小时就能逛完的景区,如今可以在这里悠闲地转一天。
近年来,清漾村注重集聚各方力量,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多次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实地走访,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党外代表人士分别站在农业发展、文化保护、教育卫生等方面,对清漾村未来发展进行充分的分析研判,给予意见建议,帮助清漾村巧做“共富产业+毛氏文化”文章,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供稿:江山市委统战部)
原标题:《衢州江山:凝聚“统战+”力量,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