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人笔墨的威力因苏东坡而爆红的历史文化名
TUhjnbcbe - 2025/5/17 21:4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次新冠肺炎的疫区当中,湖北省有几个城市因为控制疫情而暂时被封过城,除了武汉市之外,还包含邻近的黄冈市与鄂州市。

说到鄂州与黄冈这两个地方,一般人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其实这两座城市规模虽不如武汉市,但它们都是历史名城。

鄂州市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关,而黄冈市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住过的地方。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至七年(-),苏轼在黄冈完成了大名鼎鼎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以及国宝级文物《黄州寒食帖》,还有现今各大餐厅都可以吃到的“东坡肉”也是在这里完成的。苏轼之所以被人叫做东坡先生,也是在这里取的别号。

上图:《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黄州就是黄冈市

众所周知,苏轼(东坡)是四川人,20岁时就考取进士,到当时北宋的首都汴京(开封)当京官。他之所以会到湖北的黄冈,是因为当时的北宋政治氛围混乱,士大夫各自结党互相攻讦,苏东坡因为座师是大文豪欧阳修的缘故,和打破水缸的司马光等人被归类在“旧党”。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三月,党争越演越烈,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以欧阳修为首的一干官员都被降职。而当时被归类在旧党的苏轼(43岁)也被贬官,由繁华的徐州(江苏)知州调任到比较荒凉的湖州(浙江),而被调任的苏轼收到调任诏书后,按照惯例得回覆“天恩浩荡”,但他上书谢恩居然发了点小牢骚,文诌诌地写了: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结果因为这几句话,又让政敌抓到把柄,狠狠地上书参奏了苏轼一本: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讪谤朝廷,言伪而辩。行伪而坚,怨己不用。”

诽谤朝廷,这是何等严重的罪名,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可是得落个死罪的。因为这24个字,苏轼被逮捕入狱,在狱中被关押了几个月,自觉必死。

但后来所幸太皇太后,也就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的曹丹姝力救,劝皇帝“岂有因盛世而杀才士”,苏轼最后被贬黄州,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充任。同案被牵扯者29人,包含黄庭坚、司马光、曾巩等人都很倒霉地被贬官,牵连甚广。

黄州就是现今湖北黄冈市,苏轼以犯官的身份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官根本就只是个虚名而已,因为“不许签署公事”,完全没有实权,还被地方官员就近看管。抵达黄州之后,苏轼一家人被分配居住在馆驿“临皋亭”。此时苏轼一家人生活拮据,犯官没有薪俸,只有最基本的生活基础配给。

吃货苏东坡在黄冈搞出了东坡肉

还好苏轼之前在湖州担任知州(县令)时,还存有一点私房钱,北宋县令月俸十五贯(钱),本来这笔薪水算是挺优渥的,但神宗时期因为滥铸钱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铜钱大贬值,十五贯钱换算不到一两白银。传说苏轼把每月将仅有的一点点钱分为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一份使用。

到黄州就任之后,苏轼一家人衣食匮乏,生活极其清苦。传说,某位马姓友人看不下去,向黄州知州要了一块废弃军营附近的官田,让苏轼耕种,自己供给饮食,苏轼一家人才得以免于饥饿。苏轼在当地农户的协助下,自己盖了一间屋子,因为落成在大雪之中,所以自称为“雪堂”。雪堂的位置位于东坡,又称“东坡雪堂”,从此苏轼自称“东坡居士”。

东坡雪堂就在黄冈

当时饮食匮乏,原本就是吃货的苏东坡化身大厨,自己变花样搞吃的,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也因此被他发明了出来,苏东坡还很得意地写了有点诙谐滑稽的《猪肉颂》,歌颂自己利用当地食材搞出来的特色红烧肉: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读音演)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但值得一提的是,东坡肉虽然是在黄州(湖北黄冈)发明的,但东坡肉的推广却是在杭州。北宋哲宗元佑五年(),苏轼终于获得平反,调任杭州知州,杭州当地最知名的景点就是西湖,据说大名鼎鼎的苏堤也是苏轼任职此地时整治的。在整治西湖时县老爷苏轼发动民工协助,但在供应民工饮食时经费不足,此时苏轼突然想到在黄州时常吃的猪肉(北宋习惯吃羊肉),他购买大量的猪肉,按照黄州之法烹煮给民工食用,杭州人因此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错认赤壁之战的地点赤鼻矶,黄州因此暴红

黄州有个叫做“赤鼻矶”的小崖岸在长江边,东坡先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四川人,搞不清楚湖北当地的土话口音,把“赤鼻”误认为“赤壁”,或者是有其他原因而误解。但不管怎说,这位大文豪还真的把冯京当作马凉了,硬是指鹿为马地把赤鼻矶当作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地点,还大发思古之幽情地写了前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这几篇写得真是好,苏东坡文笔之佳,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文字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大文豪、大诗人之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但是,文章写得好是好啦!这个我想不会有人否认。一直到现今的语文教材课本中还收录了这几篇文章,莘莘学子们不但得背诵,考试还会考。

赵孟《前后赤壁赋》

但真实的情况是,苏轼以三国故事赤壁大战为背景写的这些文章,根本就搞错了地点,赤壁之战不在黄冈,而是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地方,也是在湖北省的蒲圻市,年蒲圻市也因此更名为赤壁市。但也有人说,赤壁之战也有可能是蒲圻旁的嘉鱼县,但不管是哪个地点,黄冈的赤鼻矶一定是不对的,只是因为苏东坡搞错了地方,所以黄冈也因此享有与赤壁之战有关联的盛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黄州(黄冈市)不是现在才跃上历史舞台的,早在千年以前就因为苏东坡写的文章而变得很有名,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人笔墨威力无穷,苏东坡手上的一支笔,把黄冈的赤鼻矶给写红了,这大概也是东坡先生始料未及的吧?

黄冈市有很多苏东坡的踪迹

#黄冈#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人笔墨的威力因苏东坡而爆红的历史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