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赵静杨群陈久忍
年5月28日,温岭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东海之畔,石夫人下,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温岭从一穷二白走来,掠过遍地丛林荆棘,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一部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时代华章。
年的温岭,生产总值仅为万元,人民挣扎在温饱线上;如今的温岭,年生产总值为亿元,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百强县(市)。
温岭,以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早在年,温岭晓村公社农民就自发进行了“副业单干,分田到户”;改革开放后,涌现全国最早一批个体户,诞生全国第一家“合法”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全国第一个“民主恳谈会”,在全国首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这座曾偏居一隅的城市,让全国为之瞩目、为之喝彩。
70年,江山几度秋;70年,在历史中也不过一瞬。
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寂寞封存于博物馆,大溪镇东瓯王城遗址荒草青葱,王居安直言进谏、谢铎为民请命、赵大佑“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身影已远,坞根镇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庄严肃穆……
岁月光影般掠过苍茫海天。
温岭,瓯越故地,曙光新城,先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一代代革命先驱为之奋斗的强国梦、复兴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如今的温岭,物阜民丰,活力迸射;如今的温岭,推陈出新,砥砺前行。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幅幅壮丽而温暖的美好图景正在眼前次第展开——
绿色为基,筑就美丽温岭。
碧水泱泱,青山延绵,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国家级生态区”,从环境革命到全域建设大花园,温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步伐愈加坚定,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交相辉映,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互融共促。
创新引领,演绎活力温岭。
从兴办家庭作坊起步,从小商品入手,从小产业发家,温岭人自力更生,创造了泵与电机、汽摩配件、鞋帽服装等一个个“以小搏大”“无中生有”的中国奇迹。
和谐为桨,扬帆幸福温岭。
草房、瓦房到楼房,阡陌小道、盘山公路到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温岭以丰厚的民生账本、生动的民生答卷,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
这巨变,我们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
这巨变,我们亲身经历、铭心刻骨、触手可及。
温岭每一个山乡、渔村、街道的巨变都折射着“中国梦”,“中国梦”也烙印在每一个温岭人心上。
如今,恰逢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未来的挑战更加严峻,未来的征程也更加光明。
温岭,历经坎坷和艰辛、辉煌和荣耀,这座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所照耀的阳光之城,更多的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起与豪情!
在实干中克难攻坚,在实干中再创优势,在实干中成就跨越,温岭正在以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奔腾年代。
石塘七彩小岛
辉煌温岭70年之城市乐章
滨海美城千年蝶变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明成化五年(年),置太平县(县以境内太平岩得名),属台州府,治所设太平乡泉溪。年,因与山西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改以县西温峤之别称“温岭”为名,称温岭县。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这是一座演绎奇迹的滨海美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人口从50万增长到多万,中心城区面积从2.6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从多万元增长到多亿元;曾先后获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年,入选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
随着城市框架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融合不断推进,万温岭人正朝着建设山水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工贸名城大步迈进。
一个充满着魅力与潜力的大温岭,已经崛起;一个充满着信心与希望的新温岭,正在到来。
城市中心之变——
从传统古城到现代都市
温岭总部经济基地
温岭城市新区九龙湖畔,一幢高达米的五星级酒店,正在拔地而起。年,酒店建成后,将成为温岭第一高楼,成为温岭新的城市地标。
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温岭城市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区,正在打造台州南翼副中心城市新核心。
走在城市新区,各种造型别致的地标建筑随处可见。在中华北路,总投资近6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城市综合体——温岭银泰城,是温岭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万昌北路两旁的总部经济基地,高楼鳞次栉比,已成为温岭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横穿市中心的九龙汇湿地生态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还是“山水城市”的城市景观品牌;博物馆、图书文化馆和医疗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散落在新区各处,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
“目前,城市新区已成为温岭新的城市中心,从无到有,只用了十几年时间。”温岭城市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正卫回忆,年城市新区启动建设时,这里还只是一片农田。当时,温岭老城区人气最旺的大型商场,还是两层的温岭购物中心,地标建筑则是温岭市政府大楼。
实际上,城市新区取代老城区成为城市中心,是温岭建县多年来,城市中心首次发生转移。此前,从明成化五年(年)置太平县,到年改名温岭县,再到年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温岭的城市中心,一直都位于老城区区块。
如今,从太平街道县前街南行,穿过小巷,可见一座古老的城门跨街而立,那就是温岭县城仅存的小南门城门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当前,城市新区正在围绕“提升城市新品质”这条主线,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凝心聚力,使城市新区真正成为温岭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主引擎。
规划理念之变——
从GDP为中心到以人为本
城市建设是否就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产业发展是否必然带来污染?拥堵和内涝一定是城市的通病吗?
温岭东部新区——这个从滩涂中建设起来的产业新城,以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此作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自年起,温岭东部新区就开始探索实现生态安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深入研究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全方位建设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河湖水体系统、生态湿地系统和城市慢行系统,初步建立起“海绵道路、生态厂区、绿色湿地”三大体系。
年,温岭东部新区成为浙江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单位,并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范围。
“温岭东部新区是一个产业新城,城市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进行。在建造新城时,我们特别注重保护城市生态,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温岭东部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林剑说,年,东部新区就制定了生态基础设施规划,随后制定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通过“高起点规划、低影响开发”,把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
温岭东部新区的探索,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最新理念。70年来,温岭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全面小康,国民生产总值从多万增长到多亿元,和许多地方一样,温岭城市发展也经历了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过程。
在温岭市规划馆,展出了历年的城市规划。年以来,温岭先后开展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2轮市域规划修编。
从年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年的“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工贸城市”,到年的“浙江省富有山水特色的工贸名城”,再到年的“浙江省山水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工贸名城”……
规划中对城市性质定位的改变,生动展现了温岭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温岭落地生根的过程。
发展格局之变——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
提升温岭主入城口迎宾大道街道景观,改善“温岭最美入城口”温岭火车站形象……
“今年,我们要推进8个村庄的全域改造,涉及多户,55万平方米,签约拆迁房屋数量占温岭全市的55.7%。”温岭市铁路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海亮充满憧憬地说,不出3年,铁路新区的面貌将会大变样。
温岭铁路新区位于温岭城市规划“金十字”的发展中心,由两个省级小城市试点的省级中心镇——泽国镇、大溪镇和横峰街道的部分区块组成。这里,是温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平台,旨在打造成为台州南部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温岭城市副中心和门户窗口、生态宜居高铁新城、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世界级千亿产业集群主战场。“铁路新区的建设,把泽国镇、大溪镇,以及正在北扩的城市新区连成一片,实现城乡融合,从而真正拉开城市框架。”陈海亮说。
届时,将覆盖近百万人口,“大温岭”实至名归。
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
在温岭市规划馆,一组组照片,形象展现了温岭城区从清光绪年间到现在,呈扇形快速扩张的过程。
“30年前,温岭城区只有一条主干道人民路,现在的中华路、万昌路、迎宾大道等成为新的主干道,铁路、轻轨、高速公路、高架快速路四通八达。”年参加工作的温岭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颜心慧感慨地说,尤其是年“超创干”动员大会后,温岭迎来了大建设时代,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城乡一体进程加快。
如今,温岭小城镇建设在新一轮城乡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可以说特色各异、惊艳四方:
“台州商埠”泽国镇,以“打造工贸名城,建设生态泽国”为主攻方向,致力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的温岭市域副中心城市;“东瓯山水美镇”大溪镇,依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单位、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利好,初展现代城市风姿;农业重镇箬横镇,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温岭东部经济中心;革命老区坞根镇,发展红色旅游,助推村美民富;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的石塘,成为一张旅游金名片……
相信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温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又将是一副全新的未来都市模样。
辉煌温岭70年之产业乐章
工贸名市名扬天下
风,起于青萍之末。
年,泽国镇牧屿村的4位村民筹资元,组建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35年后的年,温岭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投资潜力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
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契机,温岭从默默无闻的农渔业县向闻名全国的现代工贸名市华丽转身。
而在这一市场经济奇迹诞生的背后,则是温岭70年来厚积薄发的产业变局——
三大产业比重中,非农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温岭这个“中国明星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新的时代依然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工业制造之变——
从户户冒烟到全域升级
中国水泵看温岭。温岭大溪镇国道两侧,泵企错综林立。在这片热土上,拥有着全国最大的泵业集群。
一组数据令人惊叹:温岭小型水泵的产量,占全国市场的2/3,世界市场的1/7,其中井用潜水泵、农用潜水泵、家用屏蔽泵等多个品类产量全球第一,而全国7家小型泵上市公司,温岭就占了4家。
年,泵与电机产业产值亿元,占据温岭工业总产值的1/4。泵与电机产业是温岭制造业70年发展的典型缩影。
解放之初,温岭工业几乎空白,只有一些机械、纺织、印刷、碾米等小作坊。年,工业总产值仅万元。
年,政府接管百年老字号阮万昌酱园,建立温岭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泽国酿造厂。如今,改制后的浙江万昌酱园酒业有限公司仍酒香飘扬。而其所在的泽国,也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形成了以泵与电机、鞋与皮革、汽摩配、机床工具等四大传统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前,大溪是温岭最穷的,土地少,饭都吃不饱。”60岁的大溪镇工办原主任徐里林介绍说,当时的县办集体企业山市刀剪厂效益下滑,工人先做鼓风机,后来转做水泵,于是诞生了温岭第一台水泵。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模式降低了准入门槛,沿着老国道,泽国、大溪等地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年底,温岭全市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多家。
年后,“一镇一品”专业镇相继涌现,如泽国成为“中国小型空压机之乡”“铝塑复合材料之乡”“民族鞋业之乡”,大溪成为“中国水泵之乡”“中国水泵电容器之乡”“中国日用品塑料之乡”等。
年的年工业总产值仅万元。目前,温岭有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上市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省17强县市前列。
如今的温岭工业,已进入“凤凰涅槃”的关键时刻。
温岭经信局副局长王萍介绍说,温岭正在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通过全域整治升级、小微园区建设、推行标准地优质项目库等途径,全力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目前,在铁路新区,国家级泵类检测中心和省级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初具雏形,在东部新区,泵业上市公司产业园基本成型,今后温岭以创建水泵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打造泵与电机千亿级产业集群。
农业生产之变——
从人畜耕作到智能机械
走进箬横镇农业大户江福初的深加工厂,机器轰鸣,西兰花经过清洗、杀青、预冷、沥水、速冻、包装等10来道工序,打上“箬冠”的商标,通过其自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民以食为天。箬横水系稠密,土壤肥沃,被誉为“温岭粮仓”。但新中国成立前,箬横早稻亩产只有“一担谷”,多数农民吃不饱饭。年,整个温岭农产品的总产量仅为12.4万吨。
到了年,泽国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斤,引起中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