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华灿烂的五千年的诗歌文化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诗歌佳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诗经》和《楚辞》。发展到盛唐时期,我们见识了李白狂傲不羁,领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愁情,更有怜悯百姓的白居易。到宋朝时期,我们见识了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诗赋情愁,我们也为一代亡国恨的后主李煜而无限感慨。
他们都是天纵奇才的诗人,也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文化的辉煌。我们总说“江山代有人才出”,但是我们也知道诗歌发展最辉煌的顶峰时代就是唐朝。而在晚唐时期又有那么一位怀抱宏伟志向的诗人横空出世,他便是“诗鬼”李贺。
李贺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家族沦为世俗中的普通家庭,但是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渊的八叔郑王李亮。郑王李亮这一代名气很大,他们家族很多人都是唐朝开国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但由于李贺的家族是李唐皇室的一个远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他们这个家族慢慢地沦为了社会的一个普通阶层。
甚至在武则天讨伐李唐皇室的时候,都把他们这个家族的支脉完全忘记了。不过这也算因祸得福才使他们家族的人得以保全了性命。但是到李贺这一代,他们家已经变得十分的贫寒了。
李贺曾经用一首诗描绘过自己的家庭环境,这诗中说李贺的家是在山上的一间茅舍里,家门口只有一亩田,晚上下雨的时候家中还会漏雨,由此可见李贺的家境实在是十分的贫困。但是虽然李贺的家族已经沦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的父亲因为还算是个没落权贵,所以还和杜甫等诗人都沾亲带故。
公元前年,李贺出生。他体型瘦削眉毛细长,长相十分奇异。当时的人们都说李贺出生长得就像幽灵鬼魅一样。在李贺年幼的时候,他的家人曾经问他未来想做什么。他便回答说想要成为诗人,让自己的诗流传千古。
那个时候他的父亲就觉得十分的失望,他认为当时文坛中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所做的诗都是世人无法超越的了。那么自己的儿子在做诗上又能有什么大的出息呢?但是在公元年,李贺七岁的时候韩愈等人前来拜访他的父亲。李贺当时随笔作了一首《高轩过》,当时便震惊众人,从此以后他开始名扬京城。
之后李贺算是过上了一种十分悠闲的日子,他整天骑着自己的瘦马带着自己的书童去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只要想到什么好的句子,他就赶紧让书童把他的纸笔拿出来把诗记下来。时间久了,李贺终于写出了一首不亚于李白杜甫等人的千古佳作。
但是我们都知道李贺的诗作,以求异为主。他的诗不同于豪放的李白悲天悯人的杜甫和以山水佳作出名的王维,他的诗歌当中总是有一种极端的奇异的意象,这部千古名作也是如此。这首诗叫作《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这首诗是完全不同于别的诗人哀咏时光飞逝的愁绪。李贺这首诗是想说即便时光飞逝,但是他却不同于常人,他要留住时间。他要喝一杯浊酒,去杀掉掌管时间的烛龙,斩掉它的龙足吃下它的龙肉,他要让所有人都能够忘却时间得到永恒。但是他不会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炼金丹想要延年益寿或者长生不老,他们这些人只是成为了千古笑话。
其实李贺的诗歌与他一生仕途坎坷身体孱弱有关系。但是正由于他有这种经历,所以他的诗歌中才会有无限的灵感。他还曾写过一句讽刺秦始皇、汉武帝等人炼丹以求升仙或者长生不老的诗,这句诗主要是想说唐朝的统治者每天为了长生不老只在乎自己的丹药有没有炼好,但是却不理朝政导致天下百姓的生活都十分的艰难。
这句诗也十分的有名,但是只有李贺的一句上联却从未有人能够对出下联。这句诗便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是到了宋朝我们都知道中国诗词又重现辉煌,宋词的出现使中国诗词的发展达到又一个顶峰,李贺的这句千古名句也终于有了下联。
欧阳修曾在自己的一首《减字木兰花》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后来孙洙又在《何满子·秋怨》中也写道过一句。但是真正能对上李贺这句诗的还当属石延年在给友人的一句对联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这句诗无论是在声律还是在词的意蕴上都自然地融为一体。可以说从晚唐灭亡以来到宋词再现辉煌的这段时间里,李贺的这段这句上联才终于算是被完美地对出了下联。
结语:不过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毛主席在《七律·人民军占领南京》中写到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句诗词气势十分的雄伟。至此,李贺的诗歌虽历经千年岁月却一直在人们的心中经久传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