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商业观察原创
文/浮萍
5月的杭州,最好的季节里孕育着中国视听的历史性机遇。
就在5月13日,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系列活动在杭州西湖区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拉开帷幕。据悉,此次系列活动以“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落地西湖艺创小镇为契机,围绕“聚焦数智新时代共创视听新蓝海”的核心主题,旨在搭建服务于视听“双创”领域中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打造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行业性务实盛会。
为期3天的活动里,一共举办了“之江杯”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人才市集、基地授牌、高峰论坛、训练营等5项主题活动,而最为关键的基地授牌环节,意味着浙江省首个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双创”基地)的正式诞生。
这不论是对于西湖区、还是杭州市乃至全国的数字文创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这个拥有政策、学术、内容制作和区位生态优势的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擎起创业创新的大旗,打开艺创小镇的万亿级成长新通道。
4场高峰论坛,纵论大视听时代内容向善与影视工业化
作为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系列活动的核心单元,来自政府领导、高校院长、平台负责人和内容制作人的“视听西湖”高峰论坛精彩纷呈,与会各方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合作、内容前沿趋势等方面各抒己见,文娱商业观察从全程4个论坛中感受到了视听行业对创新创业的期待,可以总结为2点洞察。
一是坚守内容向善、强调内容为王。尤其是当下选秀节目引发全社会关于内容制作价值观引导方面的讨论潮流下,视听内容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应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论是杭州市西湖区影视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章碧珍率、还是西嘻影业创始人杨晓培、亦或是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等人都一致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是必须要放在第一位的,要不忘内容制作的初心。
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认为在当下内容碎片化、受众分层化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坚守内容价值观,还要坚定内容为王的理念,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梁振华、也是系列热播短剧《理想照耀中国》总编剧的高度认可,他从这部剧创意产生、编剧成稿、内容拍摄、后期制作等全流程贯穿着内容为王的准则,才有如今主旋律剧的播出口碑。
二是大视听产业转型,影视工业化提速。所谓大视听产业是指各种不同的视听业态在新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新科技的推动下,打破了以往的分割格局,出现融合化,形成新的视听业态分布和视听格局。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大背景下,大视听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嬗变的过程中。
突出表现在8K、AI、大数据、VR/AR等新兴技术加速与内容产业融合,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科技艺术美学,使得内容传播效率更高、沉浸感更强、消费场景更加多元。
新浪微博台网运营总监伯莉则以春节期间在互联网迅速走红的《唐宫夜宴》为例,该节目采用5G+AR的技术,通过虚实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的空间之中,把观众带入了古代的场景之中,乐俑在妇好鸮尊、《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众多国宝间穿梭舞动,营造出一种典雅灵动的文化景观,塑造了一个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场景。
微博敏锐捕捉到这一新技术、新内容形式带来的新气象,加大了流量扶持力度,最终助推《唐宫夜宴》在网络走红,截至年2月26日,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次,讨论量达到25.7万,并直接带动了河南台春晚以及河南博物院的网络人气。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加速了中国影视工业化的进程。虽然这一命题一直被讨论,但是随着电影《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剧集《山河令》《司藤》的陆续成功,影视行业不论是内容特效制作、还是项目流程管理都在工业化的路上取得长足进步,进一步向好莱坞看齐。
灿星文化副总裁陆伟影视工业化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内容类型化创新,在垂直化的内容上不断深耕,灿星文化副总裁陆伟就提出《这!就是街舞》作为综N代常青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类型化深耕,在街舞这个赛道上不断求新求变,给到观众预期之外的惊喜。
加码数字文创,“双创”基地助力西湖区掘金万亿级新蓝海
透过高峰论坛,文娱商业观察注意到“双创”基地的挂牌运营、产业政策的扶持加码、签约项目的持续落地,对于艺创小镇的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文化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相比较于其他基地,“双创”基地拥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12年深厚的产业积淀。了解艺创小镇前身的杭州人都知道,早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工厂荒地,如今经过杭州西湖区相关单位的精心建设,已经打造出了一个集文艺范、遗址风、网红点于一体的省级特色小镇。
截止目前,基地内共入驻各类企业余家,其中视听产业相关企业余家,形成影视剧本创作、虚拟数字摄影、后期制作等产业集群。基地集聚了时光坐标、中视精彩等近20家以技术为核心的影视企业,参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恋恋阙歌》《烈日灼心》《罗长姐》等余部影视作品的制作。
企业数量多、参与项目质量高可以说是艺创小镇的阶段性成绩,也为“双创”基地的腾飞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在此基础上产业政策“黄金十条”的发布,进一步加码基地数字文创建设,形成基地强大的政策优势。
具体而言在鼓励视听企业落户基地发展方面,对新设立、新引进的视听企业,以区财政贡献为限,5年内“三免两减半”;在鼓励视听人才创新创业方面,对利用自主核心技术的视听人才项目,入选“西湖英才计划”后,给予最高万创业启动资金;对视听人才设立的优质项目,3年内给予最高平方米房租全免。
最后是视听产业联动的生态优势。西湖区委书记高国飞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目前西湖区拥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文化类省级特色小镇,5家省级文化产业园,9家市级文化产业园,15家区级文创产业园,集聚了宋城演艺、华策影视2家全国文化30强企业,顺网科技、蘑菇街等4家上市文化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都是数字文创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可以为艺创小镇和“双创”基地提供生态力支撑,也助力西湖区乃至杭州市的数字文创产业的腾飞。
数字文创作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而衍生的全新业态模式,包括游戏、文学、动漫、影视、音乐、电竞等在内的多内容形态,在文化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互联网加速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的时代下,成为备受欢迎的前沿产业。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年,数字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而5G又将引发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整个数字文化产业也将发生颠覆式的变革,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在年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我国已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一个新的文创时代即将来临。
在8万亿级别的超级蓝海市场上,如今“双创”基地亮相、艺创小镇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激活了西湖区的生态资源,带动西湖区、乃至杭州和浙江省的数字文创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有望创造更大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