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外创业的江山人来说,虽远离故土,但对家乡的情感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淡化。在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有一个百年前就迁移过来的“江山村”,在村里的“江山人”还是说着江山话,保留着江山的传统,日前,我们的记者走进了这个数百里之外的“江山村”。
中间桥村距离江城约公里,走在村里不时就能听到熟悉的江山话。今年68岁的张光远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一直讲江山话。
张光远:“从我爷爷那时算起到我这代已经第三代了,多年了,我们的江山话都没有忘,我女儿外孙外孙女都会说的。”
听说有江山来的客人,隔壁邻居都来到张光远家里,想知道家乡的模样和变化。
村里的老书记*法根在家写了一副书画送给我们,表达他的思乡之情,并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法根:“我们村里以前有多个人口全部是讲江山话的,现在两个村合并了有多个人口,估计有80%以上是讲江山话的,我们说江山话是我们老祖宗从江山下来就是讲江山话的,我们长辈都跟我们说,江山话不能忘记,我们要记牢江山,我们是江山人。”
中间桥村人作为江山人的后代,清末年间,为躲避战乱搬迁至此,江山人骨子里的干劲让他们在异乡落地生根,老书记*法根的母亲对此深有感触。
徐崇香:“我今年84了,村里人说我不好的没有,大家都说我好。边上的人都说我们江山人肯干,都是靠干出来的,不做撑不起家。”
百年的时间,中间桥村的“江山人”不仅没有忘记乡音,也传承了江山的传统文化。
*法根:“我们从江山过来,风俗习惯也没有丢掉,比如说清明要做清明果,重阳要打麻糍,还是按照江山的风俗习惯,我们也没忘掉也没丢掉。”
*法根的祖籍是张村,儿子*敏智在临安区的一个房产公司上班,时间并没有冲淡一家人对故乡的情感。回到故土,寻根问祖,是每一个中间桥村人的期盼。
*敏智:“我去外地读书的时候,包括去外地碰到江山人很亲切,所以一直想知道自己老家是属于哪个位置的,比如说有什么祠堂,就一直想回去,我想今年有时间的话,我应该就会安排时间去看看。”
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中间桥村村主任徐小勇:“这次你们来到我们村里,我们非常高兴。第二个我们是太公那一辈搬到这里的,不知道江山在哪里,有机会我们也想去江山玩玩。”
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江山人在中间桥村的后代至今保留着江山人的品质,他们记住乡音,留住乡愁,传承乡风,百年时光,让他们在远离故土的家园落地生根,也让江山的文化在这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记者:朱鑫涛
编辑:陈云芳 伍江涛
喜欢就给小布点个赞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