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古陶秋拍画见江山秀润书成文气
TUhjnbcbe - 2020/11/19 7:14:00

清朝初年,明宗室后裔、江南诗僧性休,写过一首七言绝句——《渔父图》:“东西南北任遨游,万里长江一叶舟。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大地忽新秋。”从这简单的四行诗中,可以看到一位不论春夏秋冬,不分东西南北,活跃在长江波涛中的渔夫形象。渔夫是辛苦的,但却自由。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渔父形象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穿过,带着文人特有的追慕,在仕与隐之间展现着他们的内心挣扎。杜牧《赠渔父》诗曰:“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诗眼在“不曾逢着独醒人”,其表层意思是说世道浑浊,到处皆是随波逐流之辈,“独醒”不易逢知己,抒发对特立独行的超越境界向往,对心灵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安慰。渔父生活是中国诗人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画家所喜爱的题材。在中国画史上,许道宁、吴镇、吴伟、吴湖帆、溥心畲等历代著名画家多喜作《渔父图》。Lot溥儒渔父图立轴纸本水墨×30cm款识: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心畲。钤印:溥儒之印、旧王孙、垂虹

鉴藏印:知止楼

溥儒(-),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为清恭亲王之孙。画名与张大千齐,并称“南张北溥”,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双星。年赴台,与*君璧、张大千并称“渡海三家”。而三家之中,论书法功底、诗文格调及画中的清秀之气,皆以溥心畲为第一。

著名的“渡海三家”*君璧、张大千、溥心畲(左起)

溥儒未及弱冠便遭受王朝的覆灭,山河巨变的遗民心态一直隐藏在他的诗书画里,甚至可以说,诗书画是他最理想的逃亡之所,学养深厚如他深知大势之不可逆转,故从无复辟之想,甚至对有此想头的王室成员颇不以为然。他通过纸和笔诉说他的隐逸、他的高洁、他的萧疏。溥儒山水多淡雅,用色以浅绛见长,青绿往往也反复渲染,使之淡而又淡,有浑然无迹之感,而又逸气横生,诚如于非闇所言,“溥二爷是写状野逸的”。

溥儒渔父图(局部)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曾对溥儒先生有过如此评价:“先生以书画享大名,其实在书上确实用过很大功夫,在画上则是从天资、胆量和腕力得来的居最大的比重。”可见在启功看来溥儒在绘画方面并未下过很大的功夫。而他的绘画成就如此之高,则在先天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天资过人,在后天方面则得益于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其丰富的学养。溥儒出身于皇族贵胄,其自幼所学技艺皆为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所以在这位胸怀天下的“王爷”看来,书画艺术只能算作“丹青小道”而已。也正是有如此的心态,才使得溥儒在绘画领域斧砍刀劈、游刃有余。

溥儒渔父图(局部)

此幅《渔父图》,通幅以阔远之法营之,片山远岸在薄雾之中若隐若现,颇显江上空灵之境。空中仙鹤翱翔,不但为空灵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活泼的生机,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仙风道意。

溥儒渔父图(局部)

画面中部树干处处转折顿挫而下,或用逆锋以蹙其节。前方杂树,或圆点、或平点,笔欲直下,从不拖曳,如雹之击沙,如壶之滴水。杂树丛中一艇小舟驶出,一长者坐于船头,神态自若,仿佛沉醉于湖光山色之间。身后童子亦放下长篙,任由小舟随波飘荡。

溥儒渔父图(局部)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四句题画诗将渔父的闲云野鹤,一叶扁舟任遨游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与画中人相映成辉,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

中古陶秋季拍卖会预展时间年12月3日-4日拍卖时间12月5日星期四10:30-12:30绘意-近现代书画专场13:00-15:00古意-古代书画专场15:00-17:00"三间房"旧藏与"文熹斋"藏画专场12月6日星期五10:30-12:00豹文斋藏宫廷文玩专场大匠与大将-齐白石与王缵绪文房专场12:00-13:00馔玉-中国古代玉器专场13:00-17:00匠意-古董珍玩专场19:00-20:00梅子初青-龙泉青瓷精粹专场20:00-21:30集妙庄严-佛教艺术专场展拍地点北京·金茂万丽酒店(王府井大街57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古陶秋拍画见江山秀润书成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