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良,国际知名生态学家。在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先后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芳良教授同时是加拿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建模研究员(CanadaResearchChair),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
何芳良教授出生于浙江省庆元县,庆元中学毕业。年考入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攻读生态学博士。-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太平洋林业中心任研究员,期间同时在维多利亚大学修数学与统计学硕士学位。
与大多数身处海外的学者一样,何芳良教授与祖国的联系并没有被国外的光环和舒适所遮盖。尽管常年居住国外,但对国内的生态学发展非常关心。在阿尔伯塔大学任职期间,他就经常与国内相关单位开展合作,积极促进中国生态学家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他本人就资助过全国各地40多位学生和学者到他在阿尔伯塔大学的实验室进修访问。年,他牵头组织,联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和台湾东海大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建立了中国大样地网络。这些具有海拔梯度和纬度梯度的样地与美国斯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的热带森林样地一起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全球样地网络,极大增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水平。年回国任职的何芳良,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他本人的思想和科研成果,更多是组织国内生态学研究人员组建团队,加强合作,寻找新的突破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的生态学发展。
何芳良教授是一个多产的跨学科生态学家。迄今已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和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发表在生态学杂志,也发表在顶尖的物理学杂志(例如,PhysicalReviewLetters《物理评论快讯》)和统计学杂志。年何芳良教授一篇关于"种—面积曲线总是过高估计由生境丧失导致的物种灭绝速率"的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媒体和公众的广泛报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