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中国蜜蜂之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0.8%,漫山遍野的野生花卉资源,成就了丽水蜜蜂养殖的生态品质。近年来,养蜂业已成为我市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源头活水和富民产业。
得知莲都区峰源乡坑底寮自然村有一位独居深山的养蜂能手,他30多年坚持生态养蜂的同时,发明、独创了尤氏洞穴蜂箱及养蜂法,使蜂蜜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于是,我们驱车前往峰源深山,一探究竟。
弯弯曲曲的峰源公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海拔米,位于山谷中的坑底寮自然村,只见几间房子映现在树林之中,一位中年人正在路边等候我们,他就是独居深山的养蜂能手尤国频。
走出车子,我们倍感空气清新,植被茂盛。今年50岁的尤国频在他简陋而整洁的家中,给我们泡了杯温水蜂蜜,满口清香,让人瞬间忘却路途的疲劳。
站在他家门口环顾四周,几十幢民居散落山谷之中,鸟语花香,却不见人影。尤国频介绍,坑底寮自然村原有30多户人家,今年都已搬迁下山,现在整个村庄只有他们夫妻两人。
闲谈中,得知尤国频从小生活在这里,高中毕业就回到小山村,在大自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年获得农艺师职称,先后被评为省、市科技示范户。如今,他拥有30亩东魁杨梅、48亩猕猴桃,在房前屋后田地中养鱼种稻,日子过的忙碌而丰富多彩。面对我们对他生活在深山中的不解,他说,平时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在田地山中忙碌,一有空闲就在照看蜂的生长情况。
谈起养蜂,尤国频兴奋地给记者讲述他经过几十年养蜂积累,发明、独创的尤氏洞穴蜂箱及养蜂法。他从年开始养殖土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能手。当时本地土蜂退化严重,他就主动向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冠煌请教。在杨冠煌的帮助下,他引进了阿坝土蜂和本地土蜂杂交,选好母本进行养殖,现在已经成功繁殖40多群。
在他依山而建的房子后面,记者看到,二排洞穴蜂箱隐藏在山体之中,众多蜜蜂在飞舞。尤国频介绍,这是他独创的第一代、第二代洞穴蜂箱。年,他根据多年的养蜂技术应用研究,结合乡村地形特点,独创性地在房后山体中修建了第一代洞穴蜂箱。他说,当时是采用固定式地砖结构,面积为90cmX90cm,比传统标准蜂箱大一到二倍,可以养殖2群(双王)、24框蜂群,能年产50公斤左右蜂蜜。冬暖夏凉的洞穴环境给蜂的生长带来极大好处,使尤国频土蜂养殖规模和品质都得到提高。
年,尤国频针对第一代洞穴蜂箱不能移动、不易操作、管理等问题,自己设计、制作了第二代洞穴蜂箱,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尤国频打开一只新安放好的蜂箱向记者介绍,第二代洞穴蜂箱规格为88x51x33.8cm,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蜂箱之一。蜂箱盖中间设置铰链,左右均可开启,底部安装滚轮,方便在洞穴中移动,便于日常操作和管理。
蜂箱内部以不锈钢纱网隔开,一个蜂箱可以同时养殖两群蜂,蜂群间相互取暖又互不打扰,使蜂群群势更强,群势强,则巢虫的抵抗力更强,也延长了工蜂的寿命。充足的内部空间有利于蜂群储存更多蜂蜜以及产卵繁衍后代。尤国频说,第二代洞穴蜂箱比标准蜂箱容量提高了3-4倍,平均年产蜜蜂75公斤以上,最高可达公斤。目前,他已经新建成15个第二代洞穴蜂箱,其中5个已养殖了土蜂,生长情况良好。今年,他一共养殖了50箱土蜂,一年割蜜3至4次,全年生产优质生态蜜多公斤。
对于土蜂的自然养殖和生态品质,几十年来,尤国频有自己的坚持,他总是选用最好的材料制作蜂箱,选购最好的摇蜜机和包装材料。割蜜时,只收割成熟的蜜,让其自然沉淀,并将上层的稀蜜作为土蜂的饲料。长期以来,尤国频出产的优质生态柃蜜、百花蜜等,成为温州、杭州、宁波、上海、北京等城市客人的最爱。
谈及以后的“甜蜜”事业,尤国频说,他将根据自己所在乡村的生态资源情况,严格控制蜂群数量和产量,以确保蜂蜜的品质,坚持自然养殖,确保蜂蜜的原生态。
长按下方图片保存,打开手机淘宝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