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
这里有一群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打渔人;
这里有“60后”及前辈人童年快乐记忆的民间瑰宝;
……
这里,满满的都是乡愁和记忆。
一张照片,一段记忆。我们只想用镜头记录这里发生过的一切,等我们老去的那一天,可以翻着这些照片对自己的后代说:“看!这是我当年青春时的石鼓。”
这里是石鼓乡,如果你不曾了解这里,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风采。
长江边上的打渔人石鼓乡,东邻南溪罗龙工业园区,西接临港工业园区,南临长江,与李庄古镇隔江相望。因滩下有一石,形如鼓,滩口流水击石声鸣如鼓声,石鼓因此得名。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石鼓滩的水沿*沙河而下,一直到涪溪口,连接长江。整段水域鱼类之多实在罕见:鲫鱼、鲤鱼、草鱼、银鱼、象鱼、白鲶、河鲶、青波、*辣丁、船钉子、水密子、油鱼子、泫鱼子、花鳅、大鼓眼、胭脂鱼……应有尽有。
美味的河鲜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食客慕名前往。
涪溪口的渔民们讲起他们的捕鱼故事,也是精彩绝伦、眉飞色舞。
——年,渔民严*权用滚钩钩住了一条约有小船那么长的红鱼,他急忙将大鱼拉上船,不料却鱼线却被大鱼挣断,还用鱼尾扫了一下船尾,使得那小船在江面上直打转,吓得他伏在船舷上直呼救命。
——年7月,严*权又钩住一条重余斤的中华白鲟托上岸,但他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这条大鱼不久又被放归长江,严*权还因此得到了渔*部门元奖金。
▲资料图:大白鲟
——年1月24日,渔民刘云华在涪溪口误捕到一条长3.52米,重多公斤的白鲟。白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仅在中国的长江存活了下来,比大熊猫还珍贵。
涪溪口误捕到的这条白鲟,让世界生物界为之一振。白鲟被误捕后有多处受伤,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等组成的救护小组专程赶到宜宾,对这只受伤的白鲟进行了3天3夜的救护,27日下午,这只白鲟在宜宾放归长江。
——为什么涪溪口能有这么多的珍惜鱼?
渔民们都说,涪溪口莲花滩的锁江石下面有一长约80米,宽约30米,谷深70来米的河床峡谷,适合鱼类生存,是鱼类栖息的理想王国。
丰水期,这里聚满了渔船;禁渔期,河边停靠的渔船,又给宁静的涪溪河畔多了几分点缀,很是惬意。
哈号,从涪溪口吹响涪溪口一带,不仅是鱼类栖息的理想王国,相传,这里也曾是僰人寄居的地方。
每到劳作之余,僰人就以竹制乐器,吹号为乐,庆祝丰收之喜乐,节日之欢乐。由于哈号声音宏亮,清新明快,则备受人们喜爱。所以“哈号”这种本土乐器就这样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了。
哈号,是石鼓“60后”及前辈人童年快乐的记忆。这一民间瑰宝,经过祖祖辈辈一又一代的传承,如今己登上大雅之堂,已成功列入“四川省非物质遗产名录”。
红岩窝住着乌龟精?在涪溪口,有一条河从田畴间流过,这就是*沙河。
沿着*沙河上行一公里,就是当地有名的红岩窝。每逢雨季,这里便能看到非常壮观的红岩瀑布,有人曾把这里比喻成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景美人少,一切都很原生态。
红岩窝瀑布的山崖下面,其山形是一个乌龟进洞的形态,站在山上可以看见乌龟的脚和尾,头是朝着崖里的,当地人称乌龟嘴。
关于乌龟嘴,当地的童谣这样说:涪溪口到红岩窝,九把伞儿照龟窝。谁家祖坟葬到了,十个儿子九登科。
相传很久以前,红岩窝山崖上到处都是又大又香又脆的仙桃,吃了能长生不老。玉帝派“铁拐李”在此看守。
红岩窝下的山洞里住着一个乌龟精,乌龟精垂涎仙桃已久,有天化为人形到山上去找铁拐李,帮他洗衣服,铁拐李为了表示感谢,便摘了个仙桃给乌龟精。
这一幕被何仙姑等神仙发现后告诉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将乌龟精打回原形,变成了一块巨石,乌龟嘴的传说也因此得名。
故事传了几百上千年,红岩窝的美景依然如初。
清澈见底的*沙河、°环绕的绿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在这里,你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记得住乡愁。
从今年1月1日起,石鼓乡已纳入临港新区核心管辖区,丽雅置地也进驻石鼓,要将石鼓打造成宜宾的都市桃源。说不定,几年之后,这里真的就是一片繁华与繁花相映成趣的“桃源景象”。
▲丽雅·桃源谷体验区意境图
你问,世间焉有桃花源?其实,心之所至皆是桃源。
你心中的桃源是何藩景象?
赶紧猛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