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场所、绿地系统、公共行为”
三个方面展开的再扩容计划
项目背景
Projectbackground
从浙中古县,到世界小商品城,再到迈向世界都会化的义乌,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空间短缺、生活空间有限、市民对城市园林绿化游憩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年开始义乌推进街心绿地建设以来2年内,已完成多处街心绿地建设,增加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机场路街心绿地再扩容计划在以"小绿"为城市增"大绿"契机下,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空间环境质量,以服务周边居民。
项目概述
Projectoverview
项目位于浙中金华市义乌市北苑街道,距义乌机场仅2公里,场地紧贴稠山小区、春晗小区,人口密集。原地块属于道路绿地,临近社区内这些年新增的功能性建筑,占据了原有绿地空间,居民越发缺乏活动性绿地。
▲绿地属性单一
年开始义乌推进街心绿地建设,此地块被选择从纯道路绿化扩容至兼具活动性特性加以打造。
向下滑动查看:
▲总平面图
此次改造范围5.91公顷,沿机场路辅路线性展开,北至拥*路、南至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前绿地,全长1.54千米。现状为片林式纯道路绿化,多数地块呈现梯形台地地形,与四侧路面存在1.5-3.0米高差,场地内部存在部分自发性小径。因为没有休闲的空间,附近居民只能在机动车上推婴儿车散步,而绿地空间则成为了附近居民藏污纳垢(临时排泄)的场所。
▲交通岛头优化
▲外侧道路景观形象提升
设计旨在利用原有竖向关系、人地关系、植被关系,因势造景,以人为本,增植进入性、参与性景观,使机场路道路绿化再扩容为一个当地居民生态、健康、趣味的生活场所,同时利用步道系统将周围的社区乃至整个地区联接起来。
▲入口开敞空间
▲阅读剧场
▲渠道侧绿地
▲邻里之门
场地思考
Sitethinking
如何打开和激活紧闭、遗失的空间?
功能单一的城市道路绿地,需要承载更多的使命,如何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参与度和给周边市民带来积极的参与空间?
整体构思——绿地再扩容计划
Overallconcept
“街心公园作为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携程旅行网关于街心公园的评价词云图
绿地再扩容计划是指围绕“空间场所、绿地系统、公共行为”三个方面展开的再扩容计划。
场地为原有道路绿化区块,仅为植物竞争、演替的场所,显现出封闭、孤立的特征,是市民无法进入、停留和通行的非积极空间。如何在一个乔木密集区再扩容,势必需要结合地形的流线梳理,演替后绿地空间释放,以及场所形象的焕新。
设计本身适当激活进入性步道和小尺度元素,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去实现范围内社区生活条件的更新,促进社区内部的联接和社区之间邻里关系的发展。场地建设完成后不仅仅是道路绿地活化、社区既有活动场所的延伸,也是附近居民行为更新、新行为诞生的重要场所。
A.空间场所扩容:
场地高差大,地形生硬,设计微创新介入,利用现有高差,因势造景,创造更多植物空间、运动空间和交往场所,将线性道路绿地的防护功能与公园绿地的休闲活动功能有机结合,绿地属性复合再造,不仅满足防护要求,又弥补了密集社区中公园绿地可达性弱、人均绿地面积少的问题。
B.生态系统再扩容:
场地原有植物群落较为单一,设计尽可能保留原场地乔木,清理老化、病虫害植物,打造疏林空间(移植部分苗木),预留乔木生长空间,以激发剩余植株的生长活力。关键节点景观乔木补植后,地块乔木垂直投影覆盖率从原有的61.78%达到63.52%;其中新增乔木占地块比例为6.96%。同时设计增加群落中层,创造季节性趣味,打造公园特色,改善林相、点缀色叶树。补充形成更隐蔽和自然的空间体验,也为城市中生态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原有单一植物群落剖面
▲改造后植物群落剖面
C.公共行为再扩容:
改造后,开放的边界引导周边居民和路人进入绿地活动,包括社交、休憩、锻炼、玩耍和亲子活动等,以及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绿地开放包容,无障碍通行及使用空间,为多层次多年龄段人群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平等地享受安静和休憩的机会,激活社区公共行为多样性,焕活老空间的新灵*。
▲周边居民活动
▲飞思长廊
▲轻钢飞廊
细部展示
Details
项目名称:街心绿地建设工程-北苑区块二
项目规模:59平方米
项目
文:顾文华、张清超、缪文琦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总承包、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城乡规划、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市*行业(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旅游规划,是集设计、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设计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