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有幅中国历代十大名画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年,“藏在深宫人未识”的这幅名画第一次在故宫公开展出,万人空巷,争先恐后目睹为快。著名画家陈丹青自言“隔着玻璃看的像傻子一样”,惊叹之情溢于言表,评论家赞美的文章更是汗牛充栋。
唯一能证明这幅画是十七岁少年王希孟制作的,是裱在画后隔水权臣蔡京的一张字条。他说*和三年即一一一三年,希孟年十八,徽宗把希孟的画赐给了他。
蔡京说的年十八,实际是十七岁,相当于高二学生,蔡京时说的岁是虚岁。
十七岁的少年能否制作如此老辣的青绿千里江山画卷,并不是没有人怀疑。
众人皆醉,也有独醒之人。著名学者,书画鉴赏名家曹星原女士指出蔡京并没有说徽宗赐给他的就是这幅画。
是的,道理很简单,字条是可以裱在任何一幅画上的。简单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
这幅清代梁清标、宋荦鉴定并定名为《千里江山图》真是王希孟的作品吗?
这幅画看似构图雄伟,壮丽的山河跌荡起伏,但过于精雕细琢。作者功夫老道,十七岁的天才少年天赋再高也画不出如此老辣的画卷。
徽宗可能把王希孟的画赐给蔡京,但不会是这幅。即使再宠,“千里江山”能轻易赐给别人吗?道理也很简单,简单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
这幅画没有作者款印,最早出现在南宋理宗时(到在位,我们暂且认为理宗内府收藏印是对的)。而后是元代李溥光的跋。几百年后又出现,清代梁清标重新装裱并题了《千里江山图》。乾隆时入了内府,宣统离宫时带岀内府后下落不明,解放初故宫在旧书摊购得。身世有点曲折离奇。
寒江雪艺术馆也收藏了王希孟署名、题诗、盖章的一幅青绿山水画卷,岳飞孙子南宋户部侍郎岳珂定名为《千里江山图》,并且在画上题了“山河重定教泽宏敷”。
我馆《千里江山图》名头不小,除了王希孟亲笔签名盖章之外,宋徽宗还加盖了“内府图书之印”和“方框双龙”(肖形印)两枚印章。南宋高宗盖“奉华堂宝”、“绍兴”、“真阁”三印,南宋理宗加了内府收藏印章“缉熙殿宝”。金章宗钤了“明昌御览”,元文帝时有“天历之宝”内府收藏印,明内府钤了“武英殿宝”。入清后有康熙的印章“体元主人”、“万几余暇”和“宣文之宝”三玺。比较少岀现的“雍正御览之宝”也亮相了。乾隆隆重其事,来了十一玺,而后是“嘉庆御览之宝”的印鉴。
宋徽宗“内府图书之印”
宋徽宗“双龙”收藏印
宋高宗“奉华堂宝”收藏印
宋高宗“真阁”收藏印
宋理宗“缉熙殿宝”收藏印
金章宗“明昌御览”收藏印
元文帝“天历之宝”收藏印
明内府“武英殿宝”收藏印
康熙“体元主人”收藏印
“雍正御览之宝”收藏印
康熙“万几余暇”收藏印
康熙“宣文之宝”收藏印
元代书法家李倜在画中题了“三品堂传世宝藏”,元代书画家张雨、吴镇,明代名臣李贤、史学家危素分别在画中题了诗句。元代书画大名家赵孟頫、鲜于枢、张雨、李衎、吴镇先后题跋。
经科学仪器检测,所有印章题跋全部符合题印者生前年代。
寒江雪艺术馆的《千里江山图》和故宫的同名画作构图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总体布局、构图轮廓、山峦河川、茅舍亭桥、渔舟商船,基本一样,细节却差别很大。
向下滑动查看全图
寒江雪艺术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一、从画面看,寒版重写意,宫版多写实。同样的茅舍亭桥,舟船野渡,寒版画了大致的轮廓,宫版用工笔画了细节。前者显得随意粗放,后者则细心严谨。
二、同是用石青石绿,寒版施彩淡雅,千里江山固然壮阔雄伟,却显尽美丽清新,静谧优雅。宫版浓装艳抹,突出雄奇壮伟,一派生机。
三、寒版的水波轻描淡出,宫版笔笔到位,潋滟的水波丝丝缕缕,清清楚楚。
四、寒版山泉涓涓细流,若有若无。宫版飞湍瀑布,奔腾而下。
五、最大的区别是寒版长13.5m,宽58cm(宫版长11.9m,宽51.5cm),广袤的江山村落竟然空无一人。如此长卷山水画渺无人踪,画史上实在少见。作者用意是否不让人间的熙熙攘攘纷扰秀丽的山河?“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玄歌,以宁吾真体。”这是少数人的世界观。
宫版《千里江山图》则是村里屋里亭台楼阁有人,船上有人,江渚有人,山道有商旅,人头攒动,人气十足。“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者积极入世,不想茕茕独立于世,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选择。作者仕途看似一帆风顺。
两幅画作虽然如出一辙,却一幅是原作,一幅是仿制品。作者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不同,所表现的画面风格也不同。虽然寒版线条粗疏,力度略歉不足,这也是青年画家初岀茅庐的正常表现,但是构图宏伟,气概昂然,下笔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宫版的笔墨机巧虽然老练,胜过青年王希孟,却是抄袭真正王希孟的原作,抄袭再好也是仿制品。
构图、意境、创意都在寒江雪艺术馆的《千里江山图》。
没有寒江雪艺术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不会有故宫的《千里江山图》,后者只是“依葫芦画瓢”。十大名画的荣衔应该给谁,请读者作出评判。
我说王希孟是青年画家,乃是经科学仪器检测,他的《千里江山图》作于年,王时年十九岁,虚龄二十。
众口一词,王希孟青年早逝,没有任何作品流传于世。
你没有看到的不等于没有,你不知道的不等于不存在。
寒江雪艺术馆收藏十九幅王希孟的画作,每一幅都有王希孟的题名盖章,有的并题诗。经仪器检测,全部是王希孟十九岁至七十九岁的作品。可见,王希孟流传到现在的画作不少,也不是青年早逝。起码七十九岁还能画画,七十九岁古代算老寿星公了。
民间收藏家有多少王希孟的作品,不清楚,肯定会有。
王希孟醉心于画画,栖心玄歌,无心仕途。王希孟在《江南春图》画卷题了长诗,开头两句“十年小隐在青山,幸有东屋湖数间”正是他的人生追求。流连于青山绿水间,野炊闲钓在江边湖畔,无拘无束的生活实在是快乐人生,这是王希孟长寿的原因。他的画给人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山川的灵气、花鸟的逸致寓于目,潜于心,映于笔端毫末。
因为王希孟不致仕,史书没有记载,故后世误认他青年早逝。
介绍一幅王希孟23岁时制作的长卷,元代吴宽题名为《江南春图》。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