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
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
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
在*和三年(公元年)闰四月之前,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绘就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少年的气盛、欲望,全数化作十二米青绿山水。
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赐给了很是器重的大臣,也是他艺术上的知音——蔡京。于是才有了上头那段题跋,让世人还能从短短几句中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图》就此成为这位天才少年唯一传世的作品。
画里的每一座山、谷、丘、水都有着不同的模样。
画卷一开头耸入云间的山峰
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随便截取一帧都好看
除了连绵山峦和浩渺江河湖水,王希孟在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
景物虽然繁多,却丝毫没有乱了阵脚,疏密中有变化,气势更是联贯。
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先生曾专门撰文研究《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
作为宋画中表现住宅和村落全景最多的一幅,《千里江山图》对了解宋代建筑与住宅全景、布局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划重点(1)作者:王希孟(2)内容: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以及亭台楼阁,茅居村舍等景象,全画描绘精细,意态生动。(3)艺术手法: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景物繁多,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着以赭色,富有变化性和装饰性。(4)意义价值: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请联系“美术好教师”,(美术好教师)
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