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陈丹青深度解读千里江山图
TUhjnbcbe - 2021/7/1 0:59:00
北京手足癣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1.html

曾三十年未展引发议论

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画作《千里江山图》将于今年9月展出。26日,单霁翔在北京新华网“思客讲堂”上开讲时再次确认了这一消息。

在中国传世名画中,《千里江山图》的“知名度”显然不是最高的。民众更为耳熟能详的是《清明上河图》,其次也是《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步辇图》等。

作为北宋时期的一幅青绿山水孤品,《千里江山图》因使用了很多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因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开展出之后,一度间隔了近三十年未曾露面,并因此引发过“《千里江山图》该不该‘静养’20年”的大讨论。

▲《千里江山图》局部(一)

▲《千里江山图》局部(二)

《千里江山图》最近一次的展示是在年,“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六期在武英殿书画馆开幕,首次全卷展示。年,《千里江山图》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展示,但并非全卷展示。对于书画研究者和广大书画爱好者而言,距离上次展出不过短短4年,相较此前三十年的等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估计,此次该画作的展期可能不会超过两个月。在讲座中单霁翔表示,“故宫的重要书画作品每次展出不能超过两个月,展出以后回去‘睡觉’不得少于3年。《千里江山图》今年9月将在午门雁翅楼的一个大展中亮相,欢迎大家来看。”

存世北宋“青绿山水”孤品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局部(三)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局部(四)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千里江山图》局部(五)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马季戈曾撰文指出:《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

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

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青绿山水画特展

9月15日午门开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丹青深度解读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