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远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亮相l
TUhjnbcbe - 2021/7/4 3:16:00

8月25日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广州美术学院非遗成果展线下启动仪式在广州塔下“潮墟”举行。清远市创作首幅瑶绣图腾马头纹与名画《千里江山》相结合的刺绣长卷在启动仪式上亮相。

多个国家非遗项目“潮墟”里陆续开展

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到潮墟的这幅《千里江山图》,全长14米,由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的10名绣娘历时五个月创作而成,颜色匀净清丽,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在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成果展的发布仪式上,这幅刺绣作品令不少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幅长14米、宽1.4米的刺绣巨作《千里江山·万马奔腾》整个绣面绣工精细,10名汉族、瑶族绣娘在完美结合汉绣和瑶绣技法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瑶绣图腾“马头纹”,历时半年充分将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展现出来。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表示,利用清远绣娘人数众多,居住较为密集这个优势,结合清远独特秀美的地理环境,创作并带领清远绣娘们制作《千里江山·万马奔腾》巨幅刺绣。

清远市连南瑶族服饰刺绣,是连南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至今有多年历史。近年来,清远十分重视瑶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产业化、精准扶贫和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以发展瑶绣为核心,重点打造清远刺绣产业基地。参加此次非遗培训的30名清远少数民族绣娘来自粤北山区,以贫困户家庭妇女为主,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刺绣技能,也凭借着一双巧手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此次展览涉及广东省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如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瑶族刺绣等,各自发展流变于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境遇。

线上线下共展,非遗创新跨界

非遗研培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对于传承人群来说,意义尤其重大。至年,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广州美术学院先后组织举办了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瑶族刺绣等研培班,总计培训学员人,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这些学员均与当地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本身是非遗传承人,有的从事非遗产品的经营开发,也有非遗保护工作的基层管理者。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打造当地文化品牌、促进文旅结合的产业脱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年8月25日举办的“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学员结业成果展”由广州美术学院和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潮墟”共建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线上主要通过虚拟展厅和多平台网页展示,线下启动仪式及部分优秀学员作品展示在“潮墟”同时举行。

展览展示作品是非遗传承学员在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历史发展和内在脉络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更符合非遗项目发展实际,尤其是当代人喜欢的非遗衍生品或文创产品、跨界产品。体现了非遗传承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呈现了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尝试和实践,展示了非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潮墟”乞巧派对,有传统更有创新

七夕·粤剧“街文化”展演、瑶族绣娘炫技、汉服同袍大巡游、汉服文化表演、剪纸、糖画、榄雕、打铜、土家织锦……从8月22日起至25日,“潮墟”每天都有精彩纷呈的节目上演。

作为岭南之窗?文旅融合示范区的标志性空间,“潮墟”自开幕以来已经推出了多场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系列活动。来自不同行业的非遗知名传承人、年轻一代传承人轮番做客“潮墟”直播间,非遗技艺和作品神秘亮相。

“潮墟”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远14米刺绣版千里江山图亮相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