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邵逸夫,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TUhjnbcbe - 2021/8/28 1:03:00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al/

邵逸夫,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郭运敏

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邵逸夫先生当属后者,他虽然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仿佛依然活在我们中间。他在传奇的一生中,创造了多个第一,“传奇电影人”、“娱乐大王”、“电视大王”、“全球最长寿上市公司CEO”等各种光环使他的生命放射出永不熄灭的光辉。他捐献巨资兴建的近3万座邵逸夫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医院等建筑使他的身影像一棵棵常青树屹立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位闻名于世的慈善家,他的名字当之无愧地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邵逸夫是中国企业家的骄傲,也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这里,我想特别提出的是,民营企业家尤其需要向邵逸夫先生学习,学习他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乐善好施的奉献精神,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对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他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邵逸夫先生开创的雄居香港,美名远扬的影视王国,并非一夜崛起的神来之功。同样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邵家八个兄弟姐妹,原本出身在富商之家,虽后来家境中落,但也是名富其实的“富二代”,但兄弟五人中无一继承父业,而是另辟溪径,都投入到影视行业。邵逸夫的创业史可以说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便应三歌邵仁枚之邀,到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市场。当时条件极其艰苦,邵逸夫和哥哥象苦力一样扛着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经常在烈日下长途跋涉,到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和农场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年,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到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瓜哇、越南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其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香港、南洋地区相继沦陷,邵氏兄弟的电影事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年,邵逸夫回香港创业,与邵仁枚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逸夫任总裁,并以32万元购买了二哥仁棣“父子公司”的清水湾地皮,举建邵氏影城,自立发展他的电影事业,开创了香港影坛由文艺片主打转变为商业片为主流的新局面,拍摄了不少向《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泊与祝英台》等轰动一时的电影佳作,倾到无数观众,据说最盛时,每天有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

正当电影业如日中天之时,慧眼独具的邵逸夫却看到电视行业的巨大潜力,年他创办了香港无线电视(TVB),成为世界第一大粤语和华语商营电视台。在邵逸夫的带领下,TVB好戏连台,拍摄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并推出了“五虎上将”,“四大天王”和各具特色的众多女星。

“邵氏兄弟”、“无线电视”是邵逸夫成功创业的两大高峰,他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多亿港元的资产。年岁的邵逸夫卸任TVB行*主席,年,岁高龄的邵逸夫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历史上最年长的上市公司主席。纵观邵逸夫先生创业的一生,不论是战争灾难,经济危机,市场竞争和其他难以想象的艰难挫折,都不能使他畏缩不前,而使他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志存高远,矢志不移,正如他所说:“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注定了忙碌”。我们有些民营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强,和小成既满,小富既安,胸无大志不无关系。因此,我们要以邵逸夫先生为榜样,立志干大事,创大业,并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习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邵逸夫总是以超前的眼光,发现商机,捷足先蹬。邵逸夫所处的时代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那时的电影还是一个无声的世界。邵逸夫下决心不惜代价把有声技术从国外引进来。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邵逸夫幸亏抱着一块小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年,邵逸夫亲任制片和导演拍摄出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上映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进“有声时代”,从而邵逸夫也成为我国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邵逸夫在影视业的创新,除了他的独到眼光和创意,就是敢于用大笔写大文章,甚至有点石成金的神来之妙。勇于挖掘人才,敢于起用人才,善于造就人才,更是邵逸夫的拿手好戏。邵逸夫从南洋移师香港,开辟电影事业新天地,需要建立自己的影院和摄影厂,出品自己的影片,可以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人才。于是邵逸夫就登广告,招聘人才。广告中说:“本公司有感于当今电影水准太低,决心改良设备,引进新技术,发掘制片人。本公司已选址清水湾建邵氏之影城,急需如下人才:制片、化妆、剪辑、配音及暗房等。公司将与同仁并肩奋斗,同甘共苦”。这则广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一大批名导演、名演员和其他方面的人才蜂涌而至。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第一炮,邵逸夫从几十部剧本中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并且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果然不负邵逸夫厚爱。《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紧接着倾巨资拍摄的《杨贵妃》、《梁山泊与祝英台》等在香港、台湾以至南东亚一带掀起中国影片的狂潮。这之后拍摄的0多部电影,使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

说起邵逸夫的人才创新,就不得不提他年创办的无线电视(TVB)艺员训练班,被誉为“港星摇篮”,造就了香港演艺圈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池、梁潮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刘嘉玲等顶级巨星及大导演杜琪峰都出自这个训练班。由于这些人才的努力,无线电视制作出众多的电视精品,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邵氏带来了滚滚财源。

我们学习邵逸夫先生的创新精神,核心是学习他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不管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有处在领先地位,才能占领制高点,才能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三、学习他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把每件事都做好,既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邵氏出品,必属佳片”便是对邵氏作品的最好赞誉。

邵逸夫的敬业精神,首先是他要求自己成为精通电影业务的专家,无论是剧本、导演、还是摄影、剪辑,他都是行家里手。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极尽刻克的程度,为了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他亲自写剧本,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打来一桶水,把两条腿放在水里,经常通霄达旦,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其次,邵逸夫的敬业精神,表现在他对观众的高度负责,对影片质量的严格要求,不出则己,出必精品。他对劣质产品深恶痛绝。只要出现劣片,就毫不犹豫的烧掉。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烧掉好多部”。邵逸夫先生对劣质产品絶不手软,付之一炬的精神犹其值得企业家学习,而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和邵逸夫相比,更应该无地自容。

四、学习他热心公益,慷慨捐赠的奉献精神。如果说怎样创造财富,表现的是一个企业家的能力和智慧,那么如何支配财富,则表现一个企业家的情怀和境界。邵逸夫先生说:“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他认为“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邵逸夫先生这些闪光的语言,表现了他对财富的独到见解。他对把财富用在什么地方,也有自己明确的看法。他说:“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慈善大家。早在年,邵逸夫就设立邵氏基金会。从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一亿多元,用于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截止年,邵逸夫共为内地教育捐赠47.5亿港币,捐建项目包括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的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个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的“逸夫楼”成了神州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河南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表明,自年以来,我省先后接受21次邵氏基金会捐款,安排建设项目个,累计金额万港元,其中大学项目15个,接受捐款万港元,中小学项目个,接受捐款港元。在资助教育方面,邵逸夫先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人们尊称他为慈善大家,这是对他为社会所做贡献的最高礼赞。习近平同志在哀悼邵逸夫先生的唁电中说:“邵逸夫先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祉,慷慨捐赠,惠及多方。其爱国之情,其为国之志,人们将铭记在心”。

邵逸夫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仍然以巨大的能量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个人梦、企业梦、民族梦而奋力拼搏,奋勇前行。希望所有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弘扬邵逸夫精神,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家,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年9月16日第3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邵逸夫,企业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