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错必改
子曰:德之不修,字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去修养自己的品德,不去讲求学问,虽然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却不去践行,对于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能改正,这都是我所忧虑的。
一个人,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不犯错误,总会有失心大意的时候,总难免决策失误,也无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毛病缺点,但是这些错误或者缺点,自己未必能够察觉,或者虽然察觉,却意识不到严重性,这就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隐患,而能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错误缺点,是一个人能否趋吉避凶的关键所在。
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就是说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在快倒塌的墙下站着,明明知道存在危险和隐患,还浑然不觉,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错误和缺点对于一个人的危害性,尤甚于危墙,这就好像一个人身体某一个部位出现疾患,开始并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及时治疗,小疾拖成大病,真的会致命的。
事实上,天底下没有不会犯错的人,即便圣人亦是如此,但是,有境界的人,犯了错会及时醒悟改正,并且绝不会再犯,如孔子所说:不贰过。这样一来,所犯的小错误也会成为垫脚石,让他们得到更好更快的的成长。
二、听人劝言
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看到的事物或者现象,未必是真实的,而身边的旁观者,以他们置身事外的冷静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给我们提示或者规劝的时候,要听得进去,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规避潜在的风险,让自己免于不必要的损失。
项羽,当初约刘邦赴鸿门宴,范增对他说,刘邦这个人野心不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言明刘邦有天子之气,正好趁此机会剪除这个未来劲敌,绝不可以放虎归山,但是任凭范增如何苦口婆心的规劝,项羽就是当作耳旁风,根本不听他的,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个混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将来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果不其然,刘邦因为能听人劝,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广招贤能而羽翼渐丰;项羽却因妄自尊大一意孤行而越混越惨,最终江山美人尽失,自己也灰飞烟灭。
正所谓:听人劝,吃饱饭。当别人为我们指出正确的做法,不要急于否定,静下心来分析分析,如果的确如别人所言,那么就应该及时调整,不要固执己见。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临死前给他举荐了贤能之才,告诉他一定要远离三个小人,也就是齐桓公重用的易牙、开方、竖刁。
但是齐桓公既没有任用管仲举荐的人,也没听管仲的话,不但没有疏远这三个人,反而因为这三个人很能讨他欢心,越来越器重他们,最终,被这三个小人陷害,曾经的一代霸主,居然活活饿死
一般而言,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交往,不要依据这个人的优点,而是要看他的缺点,优点可能是出于接近你伪装出来的,但是缺点最能体现其本质,就好像买东西不要看好评,差评才能说明问题
我们行事,依据的应该是客观事实,是内在规律,而不是个人喜好和主观判断,后者,注定会吃大亏,甚至让自己陷入绝境,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由于身在其中而不能尽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往往被自己的主观感受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面临泥足深陷的危险,这个时候,别人一句善意的劝言,若能听得进去,往往就可以拉你上岸。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有的福报其实不在身外,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只要让自己内心的力量觉醒,涤除旧恶,从善如流,改正错误的,选择正确的,那么,前途必然是光明的,人生,注定是圆满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佛教:去寺庙烧香拜佛,这三种愿不要许,切记!佛教: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听他说话就知道了!佛教:做到这三点,福报才会越来越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